《寻瓷少年》是一部引人入胜的现代言情小说,由作家是白宣啊精心创作。故事主角方宇林薇的命运与爱情、权力和背叛交织在一起,揭示了人性的复杂和社会的黑暗面。这本小说以其深刻的洞察力和紧张的剧情而备受赞誉。可爹说那是背叛祖宗…他不懂,修复难道不是另一种传承吗?…”翻到日记本最后几页,方宇发现纸张中间似乎有夹层。他小心地拆开缝……。
章节预览
1碎瓷之音手机屏幕的光,是方宇(小宇)世界里唯一稳定的光源。指尖在虚拟战场翻飞,
精准、冷酷,每一次击杀带来的短暂**,像**般麻痹着神经。客厅里的谈笑声,
隔着门板模糊地传来,像钝刀子割肉。是母亲林薇和那个即将成为他继父的男人,
讨论着婚礼的细节,餐盘碰撞的清脆声响,此刻显得格外刺耳。“…露台布置白色玫瑰…对,
小宇的礼服尺寸我明天再确认…”林薇的声音带着一种方宇陌生的轻快。“砰!
”一个虚拟敌人被爆头,血浆特效溅满屏幕。方宇猛地将手机扣在桌上,胸膛剧烈起伏。
视线落在床头柜——那里曾摆着他和母亲、生父的合影。现在,照片的位置空着,
取而代之的,是今天下午那个男人“不小心”挪动书架时,碰落摔碎的旧飞机模型。
那是生父送他的最后一件生日礼物。一股冰冷的愤怒瞬间攫住了他。他冲出房间,
像一头被激怒的小兽。客厅里,温馨的灯光下,林薇和准继父张谦正在翻看婚纱照样片。
茶几中央,一个崭新的银色相框里,是林薇和张谦依偎而笑的合影。那笑容,在方宇看来,
是对过去的彻底背叛。“小宇?怎么了?”林薇抬头,笑容僵在脸上。方宇没说话,
眼神死死钉在那张合影上。他一步步走过去,空气凝固了。张谦下意识地想开口。“别碰它!
”林薇的惊呼被淹没在一声刺耳的碎裂声中。方宇抓起相框,
用尽全身力气砸向光洁的地砖。玻璃碎片四溅,如同他心中那个名为“家”的脆弱泡泡,
彻底破灭。照片上林薇的笑容在裂痕中扭曲。
他看也没看母亲瞬间煞白的脸和张谦错愕的表情,转身冲回房间,
抓起背包胡乱塞了几件衣服,在母亲带着哭腔的呼喊和追赶的脚步声到达门口前,
从窗户翻了出去,融入了城市冰冷的夜色。2雨夜迷途货运火车在鲁中山区的腹地穿行,
像一条疲惫的钢铁巨蟒。车厢里弥漫着机油、灰尘和陌生货物的混合气味。
方宇蜷缩在角落一堆麻袋后面,最初的愤怒早已被夜风刮走,只剩下深入骨髓的寒冷和茫然。
窗外,连绵起伏的山峦在月光下勾勒出黑黢黢的剪影,深邃的峡谷张开巨口,
蜿蜒的铁轨像一条通往未知深渊的细线。无人机视角下(方宇想象着自己漂浮在空中),
这莽茫群山更显出无情的壮阔,而他,不过是其中一粒微小的尘埃,被命运粗暴地抛掷于此。
天快亮时,下起了雨。冰冷的雨丝从车厢缝隙钻入,打湿了他的衣服和头发。
在一个不知名的小站,火车减速,方宇抓住机会跳了下来。双脚落在泥泞的地上,
他打了个寒颤。站牌上模糊的字迹指向一个陌生的地名。雨越下越大,他漫无目的地奔跑,
只想找一个能遮风挡雨的地方。风雨中,一片破败的建筑群出现在视野尽头。
高耸却倾颓的砖窑烟囱,像指向天空的断指。
陈旧的砖墙在闪电的惨白光芒中投下张牙舞爪的影子。方宇跌跌撞撞地冲了进去。
雨水冲刷着堆积如山的陶土胚和散落的碎瓷片,
空气中弥漫着潮湿的泥土、陈年草木灰和一种难以言喻的、仿佛沉淀了数百年的古老气息。
这里像一座被时光遗忘的坟墓,破败不堪,却又沉重得让人喘不过气。黑暗中,
他摸索着前进,脚下不时踩到硬物,发出细碎的声响。突然,
一点幽微的蓝光吸引了他的注意——在一个摇摇欲坠的木架子上,一块形状奇特的琉璃残片,
在偶尔划破夜空的闪电和微弱的月光映照下,内部仿佛有蓝色的液体在缓缓流淌,
神秘而忧伤。他忍不住伸手去碰……脚下一滑,身体失去平衡,他重重地撞在木架上!
“哗啦——!!!”时间仿佛在那一刻凝固。刺耳的碎裂声响彻寂静的古窑场,
远比砸碎相框的声音更惊心动魄。方宇狼狈地摔在泥水里,惊恐地抬头。
月光恰好透过残破的屋顶缝隙,精准地投射在那堆新添的、闪烁着幽蓝光泽的碎片上。
那流淌的蓝色釉光,在雨水和月华的共同作用下,仿佛拥有了生命,在碎瓷片上蜿蜒、滴落,
美得惊心动魄,也破碎得令人绝望。方宇呆住了,忘记了疼痛,忘记了逃跑,
只剩下冰冷的恐惧攫住了心脏。3守窑人一道苍老的身影,
如同从窑场厚重的阴影里生长出来,无声地出现在方宇面前。他身形瘦削却挺拔,
穿着洗得发白的靛蓝布衣,脸上刻着岁月和窑火留下的深刻沟壑。最让人心悸的是他的眼睛,
在昏暗中锐利如鹰隼,沉静地扫过一地狼藉,最终定格在方宇身上。那目光里没有暴怒,
只有一种深不见底的痛惜,以及一种近乎宿命的沉重感。他蹲下身,
布满老茧的手极其小心地拈起一片最大的、流淌着蓝釉的碎片。指尖微微颤抖。
雨水顺着他花白的鬓角流下,他却浑然不觉。
“我…我不是故意的…”方宇的声音干涩发颤。老人沉默着,
将碎片仔细地放在旁边一块相对干燥的石板上。他站起身,目光再次投向方宇,
声音低沉沙哑,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涅槃盏’,元代孤品,就剩这些残件。
”他顿了顿,每一个字都像窑砖一样沉重,“想留下,就把它修好。修好它,抵你的食宿。
”没有商量的余地。这是他的世界,他的法则。方宇看着老人眼中那不容抗拒的决绝,
又望了望外面倾盆的暴雨和陌生的荒野,咽了口唾沫,艰难地点了点头。在这个冰冷的雨夜,
破碎的琉璃盏和破碎的少年,被一个守窑的老人,以一种奇特的方式捆绑在了一起。
4琉璃密码与无声的刻刀日子在陈氏古窑场缓慢流淌。
陈老(方宇后来知道窑场主人都这么叫他)给了方宇一堆灰扑扑的瓷片,
正是那“涅槃盏”的一部分。“拼。”他只丢下一个字。方宇坐在小马扎上,
面对着散落一地的残片,头大如斗。瓷片冰冷、硌手,边缘锋利,稍不留神就会割破手指。
更让他崩溃的是,每一片残片的边缘或背面,都刻着一些奇形怪状的符号——像火焰,
像水滴,像扭曲的蚯蚓,像龟裂的冰面。这简直是天书!陈老偶尔会踱步过来,
指着某个符号,吐出几个晦涩的词:“‘窑神之怒’,火候过了,釉面起泡。
”“‘天泉引’,水多了,釉色发乌。”他讲解时面无表情,术语艰深,
眼神常常飘向窑炉深处,仿佛那里藏着只有他能看懂的故事。方宇听得云里雾里,
烦躁地把瓷片一推,真想一走了之。可一想到外面的茫茫未知和无处可去,
又只能咬牙捡起来。挫败感像藤蔓缠绕着他。这天,
他又一次对着两块似乎永远拼不上的碎片较劲,气得差点把瓷片摔出去。
一只纤细却稳定的手,轻轻按住了他的手腕。方宇吓了一跳,抬头。
是一个和他年纪相仿的女孩,穿着同样洗旧的布衣,面容清秀,
眼睛像古窑深处未被污染的潭水,清澈沉静。她不会说话,只是对他微微摇头,
然后指了指他手中的瓷片,又指了指地上另一块。方宇顺着她的手指看去,
两块瓷片断裂处的符号,一个像半朵花,一个像花蕊——拼在一起,
竟是一个完整的火焰符号!他惊讶地看着女孩。女孩——阿青,浅浅地笑了笑,
指了指自己的耳朵,又摆了摆手。方宇明白了,她是聋哑人。阿青坐到他旁边的小凳上,
拿起她随身携带的一个小木盒。打开,里面是几根细如发丝的刻针和几颗米粒大小的琉璃珠。
她挑了一颗半透明的蓝色小珠,固定在特制的木托上,拿起最小的刻针。方宇屏息看着。
阿青的世界仿佛瞬间收缩到指尖那方寸之地。她微微低头,长长的睫毛垂下,
呼吸变得极其轻缓绵长。刻针的尖端在坚硬的琉璃珠表面轻轻落下,
以一种肉眼几乎难以察觉的频率细微震动、游走。没有声音,
只有一种极致的专注在她周身弥漫。方宇看着那细如毫芒的针尖,
在几乎看不见的珠面上勾勒出极其细微的线条——那是《天工开物》中古窑炉的轮廓!
炉膛、烟道、甚至砖缝的纹理,都在她稳定到不可思议的手下一点点浮现。
时间在她身边仿佛真的变慢了,坚硬的琉璃在她手中,仿佛拥有了生命般的柔顺。
方宇忘记了烦恼,只剩下纯粹的震撼和敬佩。他看着阿青沉静的侧脸,
第一次在这个破败的古窑场,感受到了一种奇异的力量。阿青刻完最后一笔,轻轻吹去浮尘,
将那颗在微弱光线下闪耀着微雕奇迹的珠子递给方宇看。
又指了指地上那些刻着古窑工暗语的瓷片,眼神鼓励。
5尘封的日记与暴雨将至在阿青的帮助下,拼瓷片的进度快了许多。
方宇不再排斥这些冰冷的碎片和神秘的符号,
他甚至开始尝试理解那些“窑神之怒”、“天泉引”背后的故事。
古窑场的角落成了他的探索乐园。一天,他在清理一个漏雨的废弃工具间时,
挪开一堆腐朽的木板,一个用厚厚油布包裹得严严实实的东西掉了出来。他好奇地解开油布,
里面是一本硬壳笔记本,封面已经褪色。翻开,扉页上是一个娟秀的签名:林薇。
方宇的心猛地一跳。母亲的名字!他迫不及待地翻阅。纸张泛黄,字迹是少女特有的清秀。
日记里记录着一个少女在古窑场的生活:第一次拉胚的笨拙,被父亲(陈老!
)训斥后的委屈,对窑火变幻莫测的着迷,
对外面繁华世界的向往…字里行间充满了对琉璃技艺的热爱,
也充满了与严厉父亲之间的隔阂与挣扎。“…爹说我是他唯一的传人,可这窑炉像座山,
压得我喘不过气…省城博物馆的修复师招人了,那是我梦想的地方,
可爹说那是背叛祖宗…他不懂,修复难道不是另一种传承吗?…”翻到日记本最后几页,
方宇发现纸张中间似乎有夹层。他小心地拆开缝线,一张折叠的信纸滑落出来。展开,
是两种笔迹。第一封,字迹苍劲,力透纸背,却带着浓烈的失望与愤怒:薇儿:你执意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