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绣余温》这本小说章节很吸引眼球,让人看了爱不释手,故事情节一环扣一环,故事之中的主角未央拓跋浚李敏德,曲折传奇的故事真的很耐人寻味,看了很多小说,这是最好的!小说精选:她注意到拓跋浚的脸色愈发苍白,心中一紧,却不敢表露分毫。夜晚,未央独自在寝殿批改奏章。拓跋浚悄悄走到她身后,轻轻为她披上……
章节预览
1毒影随行十年,不过是时光长河中的一瞬,却足以让一个王朝历经兴衰,
让一对恋人尝尽悲欢离合。拓跋浚站在太和殿的龙椅前,望着殿下群臣朝拜,
心中却满是对未来的担忧。自登基以来,他与未央共同推行新政,减轻赋税,安抚流民,
大魏国力渐盛。然而,体内的毒性却如影随形,每日清晨咳出的血渍,
提醒着他生命的倒计时。“陛下,该用早膳了。”未央的声音从身后传来,
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担忧。她身着皇后朝服,发丝间别着拓跋浚亲手为她打造的玉簪,
雍容华贵中透着温婉。拓跋浚转身,握住未央的手,柔声道:“今日弘儿该回宫了吧?
”他们的儿子拓跋弘已满八岁,自小被送往柔然学习骑射,由李敏德夫妇教导。未央点头,
眼中闪过一丝思念:“敏德昨日传信,说弘儿已能百步穿杨,
九公主夸他有当年拓跋浚的风采。”提到儿子,拓跋浚眼中泛起笑意:“弘儿聪慧过人,
若能继承大魏基业,我便放心了。”他轻抚未央的脸颊,“只是苦了你,
日后要独自面对这朝堂纷争。”未央摇头,坚定道:“我们说好的,要一起等到弘儿成年。
”她强忍着眼中的泪水,“昨日刘太医说,西域进贡的雪莲或许能延缓毒性,
我已派人快马加鞭去取。”拓跋浚心中一暖,却也明白这不过是徒劳。他将未央拥入怀中,
感受着她的体温:“有你在身边,便是我最大的福气。”2柔然风云三年后,柔然边境。
柔然可汗帐内,李敏德与九公主正商议军情。“北魏近年国力强盛,若继续扩张,
恐对柔然不利。”九公主皱眉道。李敏德轻抚腰间佩剑,沉声道:“拓跋浚与未央推行新政,
百姓安居乐业,但若柔然起兵,必遭反噬。”他顿了顿,“不过,
若有小人从中挑拨......”话音未落,帐外突然传来喧哗。一名士兵匆匆入内,
单膝跪地:“启禀可汗,北魏使者求见。”李敏德与九公主对视一眼,点头示意。
使者进入帐内,呈上国书:“我大魏皇帝陛下听闻柔然近来天灾不断,
特命微臣送来粮食十万石,以解燃眉之急。”九公主接过国书,
眼中闪过惊讶:“拓跋浚此举,倒是出乎我意料。”李敏德接过粮食清单,
心中暗忖:“这或许是化解两国矛盾的契机。”他转向使者,“替我谢过陛下与皇后,
柔然感激不尽。”回到平城,未央正与拓跋浚在御花园散步。“敏德来信说,
柔然已接受我们的援助。”未央将信递给拓跋浚,“看来这招以德服人,比刀兵相见更有效。
”拓跋浚接过信,咳嗽了几声:“柔然虽悍勇,但民心向背才是胜负关键。”他看着未央,
“你当年提出的‘和亲通商’之策,如今终于见效了。
”未央莞尔一笑:“这还要多亏敏德和九公主从中周旋。”她扶着拓跋浚坐下,
“弘儿明日便要回宫,你可要好好考较他的骑射。
”拓跋浚眼中闪过一丝期待:“听说他在柔然射杀了一头猛虎,倒真有几分我当年的气概。
”他突然剧烈咳嗽起来,手帕上又添了几点血迹。未央见状,眼眶微红:“太医说雪莲已到,
我这就去煎药。”拓跋浚拉住她的手:“未央,别再为我费心了。生死有命,
我只希望能多陪陪你和弘儿。”未央摇头,泪水终于滑落:“我不信命,我只信人定胜天。
”3南山诀别五日后,太和殿。拓跋弘身着戎装,英姿飒爽地站在殿下。他单膝跪地,
向拓跋浚行礼:“儿臣参见父皇。”拓跋浚仔细端详着儿子,欣慰道:“长高了,
也更稳重了。”他转向群臣,“今日朕要考考弘儿的骑射,诸位爱卿可愿一同观礼?
”众人齐声应是。拓跋弘随拓跋浚来到校场,张弓搭箭,一箭射中百步外的红心。“好!
”拓跋浚鼓掌喝彩,“弘儿的箭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未央在一旁看着,眼中满是骄傲。
她注意到拓跋浚的脸色愈发苍白,心中一紧,却不敢表露分毫。夜晚,
未央独自在寝殿批改奏章。拓跋浚悄悄走到她身后,轻轻为她披上披风。“还在忙?
”拓跋浚柔声问道。未央转身,勉强一笑:“弘儿明日就要正式封为太子,
我想把典礼的细节再确认一遍。”拓跋浚握住她的手,放在唇边轻吻:“辛苦你了。
”他顿了顿,“明日典礼结束后,陪我去趟南山吧。”未央点头,心中却泛起不祥的预感。
次日,南山。拓跋浚与未央站在山顶,俯瞰着山下的景色。微风拂过,带来一丝凉意。
“还记得我们第一次来这里吗?”拓跋浚轻声问道,“那时你女扮男装,
我还以为你是哪家的公子。”未央轻笑:“那时我满心仇恨,根本没想过会有今日。
”她握住拓跋浚的手,“是你让我明白,复仇之外,还有更重要的事。
”拓跋浚深情地看着她:“能遇到你,是我一生最大的幸运。”他突然剧烈咳嗽起来,
身体摇摇欲坠。未央慌忙扶住他,泪水夺眶而出:“浚,坚持住,太医马上就到。
”拓跋浚摇头,从怀中掏出一个锦盒:“这是我为你准备的礼物,
本来想等到我们金婚时再给你。”未央颤抖着打开锦盒,里面是一枚刻着凤凰的玉佩,
与拓跋浚的龙纹玉佩相得益彰。“凤凰于飞,翙翙其羽。”拓跋浚轻声念道,“未央,
答应我,无论发生什么,都要坚强地走下去。”未央点头,哽咽道:“我答应你,
我会带着弘儿,守好大魏的江山。”拓跋浚微笑着闭上了眼睛,身体渐渐冰冷。
未央紧紧抱住他,泪水浸湿了他的衣襟。山风呼啸,仿佛在为这对恋人送行。
4凤舞龙吟十年后,平城郊外。李未央身着素服,站在拓跋浚的墓前。她轻抚墓碑,
眼中满是思念。“浚,弘儿已经登基三年了,他把大魏治理得很好。”未央轻声说道,
“柔然与大魏结盟,边境再无战事。百姓安居乐业,这都是你想看到的。”一阵风吹过,
墓前的菊花轻轻摇曳。未央仿佛又看到了拓跋浚的身影,他站在花海中,微笑着向她伸出手。
“母后。”拓跋弘的声音从身后传来,“敏德皇叔和九皇姑到了。”未央转身,
看到李敏德与九公主携手走来。九公主怀中抱着一个婴儿,正是他们的女儿。“未央,节哀。
”九公主轻声说道,“拓跋浚若泉下有知,定会为你骄傲。
”李敏德点头:“大魏在你的辅佐下,日益强盛。拓跋浚的遗志,我们会继续传承下去。
”未央微笑着点头,眼中闪过一丝坚定:“我会带着浚的信念,继续走下去。直到有一天,
我们在另一个世界重逢。”夕阳西下,余晖洒在四人身上,
仿佛为这段跨越生死的爱情画上了一个温暖的句号。那日夕阳下的相聚,
像一幅被时光定格的画。未央望着敏德怀中粉雕玉琢的女娃,
忽然想起弘儿幼时被裹在襁褓里的模样,那时拓跋浚总爱把孩子架在肩头,
在御花园里跑着逗他笑,银铃般的笑声能惊起满树飞鸟。“这孩子叫什么?
”未央伸手轻触女娃柔软的脸颊,指尖传来温热的触感。九公主笑着答:“叫阿璃,
敏德说愿她一生如琉璃剔透,不染尘埃。”李敏德看向未央鬓边新增的白发,
低声道:“平城的冬天来得早,皇后要多保重。前几日柔然送来一批狐裘,
我让侍卫送到凤仪宫了。”未央颔首,目光掠过远处连绵的宫墙:“去年冬猎,
弘儿追一只白狐跑丢了半日,回来时冻得嘴唇发紫,却举着狐尾说要给我做围脖。
”她顿了顿,声音轻得像叹息,“那性子,倒像极了他父亲。”九公主握住未央的手,
掌心的温度驱散了些许寒意:“弘儿如今已是能独当一面的君主了。
前日他下旨减免河西三郡赋税,连户部老尚书都赞他有仁君之风。”提及儿子,
未央眼中泛起暖意。拓跋弘自登基后,每日卯时便到书房批阅奏折,
深夜还在灯下研读《史记》,遇有疑难便来凤仪宫问她。
有次他捧着拓跋浚生前所书的《帝范》,指着其中“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一句问:“母后,
父皇写这字时,是不是也在想如何让百姓安乐?”那时未央正临窗绣着一幅寒梅图,
闻言指尖的银针顿了顿,落了个歪歪扭扭的针脚。她转头看向儿子,
少年眉眼间已有了拓跋浚的轮廓,只是眼神里少了几分拓拔浚的温润,多了些少年人的锐利。
“你父皇一生,最看重的便是百姓。”未央放下绣绷,取过案上的暖炉塞进弘儿手中,
“他常说,帝王的龙椅是百姓的脊梁撑起来的,稍有不慎,便会摔得粉身碎骨。”弘儿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