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瓷听风为我们带来了一部扣人心弦的现代言情小说《黑白键下的真相》,主角许沉程雨晴的故事令人难以忘怀。在这个充满悬疑和冒险的世界中,他们经历了重重考验,展现了坚韧和智慧。简报背面贴着一张便条,是程雨晴父亲的笔迹:"他们用孩子做实验,明试图销毁数据。事故不是意外。我把沉送到韩国……。
章节预览
三天后,哥德堡大学城的积雪开始融化。程雨晴和许沉戴着帽子和口罩,悄悄潜入她的公寓大楼。管理员说最近有几个"音响公司代表"来打听她的行程,这证实了他们的担忧——"守望者"仍在活动。
公寓里一切如常,只是积了薄薄一层灰。程雨晴径直走向书架,在古典乐唱片区翻找着那些旧磁带。
"找到了!"她取出一个标有"舒曼-童年情景1995.06"的磁带盒,但里面是空的。"怎么回事?我明明——"
许沉突然捂住她的嘴,指了指门口。地板上,一道细长的影子正从门缝下缓缓移动——有人在门外。
他们屏住呼吸。影子停留了几秒钟,然后随着轻微的脚步声远去了。许沉轻手轻脚地走到猫眼前查看:"走了,但可能还会回来。"
程雨晴继续搜寻,最终在床头柜抽屉里找到了那盘磁带。"它在这里!我住院前经常听它入睡..."
许沉接过磁带检查:"看起来是原版,没有人为改动痕迹。但如果有隐藏信息,可能编码在音频频谱中。"他从背包里取出笔记本电脑和一个便携式磁带播放器,"需要专业软件分析。"
他们迅速收拾了几件必需品,正准备离开时,程雨晴突然想起什么:"等等,还有一样东西。"
她跑进书房,从钢琴凳下取出一个旧乐谱夹:"父亲的手稿。我一直没敢仔细看,也许..."
一声轻微的"咔哒"打断了他们。许沉脸色骤变:"有人撬锁!后门,快!"
他们刚冲进防火楼梯,就听到前门被撞开的声音。三步并作两步地下到地下室,许沉推开一扇标有"维修间"的铁门,里面堆满了清洁工具和备用零件。
"这里,"他移开几个空桶,露出一个老旧通风井,"通向隔壁大楼的地下停车场。"
通风井狭小阴暗,程雨晴不得不侧身挤过。当他们终于到达停车场时,两人都满身灰尘,气喘吁吁。
"他们怎么找到我们的?"程雨晴拍打着衣服上的蜘蛛网。
许沉检查着手机:"可能监听了你的公寓电话,或者跟踪了信用卡记录。无论如何,我们必须立刻离开哥德堡。"
他们租了辆车,向北驶向瑞典内陆。一路上,许沉不断变换路线,确认没有被跟踪。程雨晴则反复检查那盘磁带和乐谱,试图找出隐藏的线索。
"看这个,"她突然指着乐谱的某一页,"这些音符的排列方式很奇怪,几乎不可能用手指弹奏出来。"
许沉靠边停车,仔细查看:"这不是演奏用谱,是密码...看这些音符的时值,如果转换成数字..."
他迅速在电脑上输入一系列数字,屏幕上立刻出现一个频谱分析图。当他把磁带音频导入后,一个隐藏的数据包自动解压了——里面是数十份扫描文件,标记着"深海计划原始数据"。
"上帝啊,"许沉滚动着页面,"这不仅是研究资料,还有实验日志和...财务记录。"
程雨晴凑近屏幕,立刻认出了父亲的笔迹。日志详细记录了早期实验过程,包括使用孤儿院儿童作为受试者的争议性研究。但最令人震惊的是最后几页——一份签署于1989年的合同,甲方是"柏林神经科学研究所",乙方签名为"程海"和另一个几乎被墨水遮盖的名字:"MingZhao"。
"赵明?"程雨晴念出这个陌生的名字,"这是谁?等等..."她突然想起什么,快速翻到合同附件,"这里有份受试者名单...天啊!"
名单第三个名字是"XuChen,male,age3"——拼音正是"许沉"。
许沉的手僵在键盘上:"这不可能...1989年我已经五岁了..."
"除非..."程雨晴的声音发抖,"你的年龄被改过。很多被遗弃的孩子都..."
许沉猛地合上电脑,面色苍白。程雨晴知道他在想什么——如果这份记录是真的,那么他不仅是被选中参与实验,甚至可能是专门为实验而...
"我们需要更多证据,"他最终说,声音异常平静,"柏林那个研究所的旧址可能还有线索。"
程雨晴握住他颤抖的手:"无论发现什么,我们一起面对。"
他们决定绕道丹麦前往德国,避免可能的边境检查。渡轮上,程雨晴靠在甲板栏杆上,看着波罗的海灰暗的海水。许沉站在她身旁,沉默得像座雕像。
"你在想什么?"她轻声问。
许沉的目光投向远方:"在想记忆有多不可靠。我童年最早的'记忆'是孤儿院的操场,但谁知道那是不是真的?也许连我的名字都是假的..."
程雨晴不知如何回应。她至少拥有真实的家庭记忆,尽管现在那些记忆也蒙上了阴影。而许沉...他可能连自己是谁都无法确定。
"名字不重要,"她最终说,握住他的手,"重要的是你选择成为怎样的人。看看你冒了多大风险保护那些陌生人...这才是真正的你,许沉。"
他紧紧回握,仿佛她是惊涛骇浪中唯一的锚点。
柏林阴雨连绵。根据文件中的地址,他们找到了前"柏林神经科学研究所"所在地——现在是一栋普通的办公楼。地下档案室在1989年的大火中烧毁,几乎没有留下任何记录。
"死胡同,"许沉沮丧地说,他们坐在附近咖啡馆里翻阅着能找到的所有资料,"除非..."
他突然停下来,盯着咖啡馆墙上的老照片:"等等,这家店以前是做什么的?"
程雨晴查看店史介绍:"1945年前是家钢琴行,后来变成...哦!"
她也看到了——照片角落里有一个模糊的招牌:"SchumannKlavierhaus"(舒曼钢琴行)。
"太巧合了,"许沉低声说,"你父亲用'舒曼'作为线索,而我们就坐在曾经的舒曼钢琴行里..."
他们询问店主能否查看老建筑的地下室。起初对方很犹豫,直到程雨晴提到自己正在研究德国钢琴制造史。
"地下室还保留着一些旧零件和文件,"店主最终同意,"但很乱,而且没有暖气。"
地下室比想象的更大,堆满了积灰的钢琴骨架和零件箱。程雨晴和许沉分头搜寻,手电筒光束在尘埃中划出光轨。
"这里!"一小时后,许沉的声音从角落传来。他推开一个旧书柜,露出后面的砖墙——其中一块砖明显松动。取出后,里面是一个生锈的小铁盒。
铁盒里有一把钥匙和一张纸条:"如我所料,程。M已经转移了所有数据,但真相终会浮出水面。钥匙打开车站317号储物柜。——L"
程雨晴和许沉对视一眼。L显然是林教授,而M...很可能是那个"赵明"。
柏林中央火车站的317号储物柜已经换了电子锁系统,但工作人员确认老式锁柜仍在仓库保存。出示钥匙和适当的小费后,他们被允许进入仓库。
储物柜里只有一个牛皮纸信封,里面是一叠照片和一份简报。最上面的照片让两人同时屏住呼吸——年轻的程雨晴父亲站在一群科学家中间,旁边是一个亚洲女性,怀里抱着一个约三岁的男孩。
简报是1989年11月的《柏林科学日报》,一则小标题写道:"实验室事故导致两名研究员死亡"。配图正是那个亚洲女性的工作照,说明文字为"赵明博士,听觉神经专家"。
许沉的手剧烈颤抖起来:"这是我母亲...那么我是..."
简报背面贴着一张便条,是程雨晴父亲的笔迹:"他们用孩子做实验,明试图销毁数据。事故不是意外。我把沉送到韩国,改了年龄。保护他,L。"
程雨晴感到天旋地转。所有的线索突然连成一线——许沉不仅是实验对象,还是遇害研究员的儿子,被父亲秘密送到国外保护起来。而林教授...他不仅知道一切,还一直在守护这个秘密。
许沉盯着照片,泪水无声滑落。程雨晴抱住他,感受到他全身的颤抖。在这个阴冷的仓库里,他们终于触及了真相的核心——两个被实验改变命运的孩子,如今站在风暴中心,手握揭开一切的关键。
"我们接下来怎么办?"程雨晴轻声问。
许沉擦干眼泪,指向简报上的一个细节:"看这个实验室赞助商名单...最上面的公司后来成为了'守望者'的创始成员之一。"他的声音逐渐坚定,"是时候结束这一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