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军不识凤
作者:拾破烂的小红帽
主角:萧砚沈鸢
类别:言情
状态:已完结
更新:2025-07-24 19:03
免费试读 下载阅读器离线看全本

正在连载中的古代言情文《将军不识凤》,故事中的代表人物有薛云、林若雪,是网络作者拾破烂的小红帽倾力所打造的,文章无删减版本简述:却无人知道,她当年如何用沈家旧部、步步逼宫,才捧出自己的龙椅;也无人知道,萧砚从北疆归来那日,她在御花园中独坐一夜,无一……

章节预览

第一章:凤冠下的铁血情仇大凉五十六年,秋。御极殿金瓦映日,群臣三跪九叩,万民朝拜。

皇后大婚,普天同庆。可皇帝沈鸢只看着殿外,风起云卷。她身披九凤金衣,头戴重冠,

眼底却无一丝喜意。今日,她要将自己嫁出去,嫁给她的将军——萧砚。这个名字,

她在心里咀嚼了十年。“陛下,该请将军入殿了。”明月轻声道。沈鸢缓缓起身,凤目一扫,

神色凌厉如常,“宣。”百官起立,鼓乐响起,红衣将军萧砚跨入殿门。戎装未卸,

伤痕隐现,他眼中无波无澜,像是来赴一场杀局,不是一场婚礼。沈鸢望着他,

只觉十年筹谋,一朝成空。她曾以江山为聘,换他安然归来。可这场婚事,是她求的,

不是他的心甘情愿。“臣,萧砚,奉诏成婚。”声音沉稳,像战场上的号令。

她唇角勾起一点,“免礼,将军。”众臣皆惊,这一声“将军”,是敬,亦是隔。皇帝嫁人,

不改姓,不改朝。萧砚娶的是帝位之上、权柄之巅的女子,

不是那个十年前在梨花树下给他缝衣裳的小姑娘。她是大凉的女帝,沈鸢。他是大凉的鹰犬,

萧砚。两人之间,隔了十万铁骑,也隔了一场兄弟血债。十年前,沈家长子沈绍,原为储君,

死于叛军乱箭。那一役后,萧砚突然请缨入北疆,从此音讯断绝。直到三年前,

他带回北狄可汗首级,血染大漠,封为大凉最年轻的大将军。而今,他回来,她封他为驸马。

却无人知道,她当年如何用沈家旧部、步步逼宫,才捧出自己的龙椅;也无人知道,

萧砚从北疆归来那日,她在御花园中独坐一夜,无一言一句。她早已不再是那个沈鸢,

他也早已不是那个愿为她负天下的萧砚。“今夜,是洞房。”她淡声。“陛下,

”他看着她眼底,浮起一点讥笑,“这是命令吗?”“你可有异议?”“臣,遵命。

”她一顿,扭头不语。夜深,凤鸾宫外守卫森严,洞房红帐如血。她与他对坐案前,

沉默无声。“你恨我。”她轻道。“你知道的。”“因为沈绍?”“因为你。

”他终于看向她,眼中有锋,“你用沈绍之死为筹,逼陛下让位,用三年时间屠尽旧臣,

独揽大权。沈鸢,你不配爱人。”她闭眼,心口一阵紧缩。“若我说……那夜,杀沈绍的人,

是他自己设计的局,你信吗?”“我不信。”“好。”她站起身,从案下取出一封信。

“这是你十年前,入北疆前写给我的信。”他愣住。沈鸢却将那信投入案上烛火,

火光吞噬最后一字。“从此,我不欠你,你也不欠我。”“洞房夜,你烧信?

”“你本来就没打算娶我,不是吗?”他沉默。“你是为皇命归来,

还是为摄政王裴照的密令?”她转身问,声音低而稳。萧砚抬头,眼中惊异一闪,

“你知道了?”“这天下,我是皇。”她淡淡,“摄政王想重掌权柄,想扶你为新主,

借我而除我。可惜,他忘了,我不是个傀儡。”“你以为自己胜券在握?”“我将你召回,

不是为了嫁你。”她步步逼近,“是要你,亲手杀了他。”她贴近他耳畔,

声音冰冷:“否则……我就让你,再一次失去我。”这一夜,帝后未合卺。红烛燃尽,

杀意四起。皇帝沈鸢,已布下一盘死棋——下一步,不是凤冠加身,而是血染宫阙。

第二章:局中局,命中命凤鸾宫深处,灯火摇曳,铜香炉中龙脑香丝丝袅袅。

沈鸢披了件月白寝衣,指尖按着一封奏章,面色冷寂。殿门被轻轻推开,是明月。“陛下。

”她低声,“摄政王的义子裴焘入宫了。”沈鸢抬眼,缓缓将那封奏章放入火中。

“按原定计划,把人引入偏殿。”她站起身,嗓音清透却森冷,“我要当众看他,如何暴露。

”“将军那边——”“他不动,我不动。”她顿了顿,“他若动手,我便认了。

”明月心头一震,却不敢多言。她知道,陛下这些日子夜夜未眠,哪怕凤冠压头,

也挡不住朝中杀意暗涌。婚,不是为了爱,是为了稳。这局,陛下用自己当了引子。

裴焘进宫时,带了八名亲兵,皆是死士。偏殿之中,他未落座,先低声问道:“女帝可疑?

”宫婢低首,“陛下近日多有防范。”“呵,她早就不是当年那个沈家女了。”裴焘冷笑,

“我父说过,她心狠至极,不杀人不足以立威。但偏偏这次,她选了萧砚。

”亲兵低声道:“将军会否反水?”“他若真心护她,为何北疆三年,不曾回一纸书信?

”裴焘眸色一沉:“他归来,是奉我父密诏。女帝登基五年,百官不服,此时若动她,

是最佳时机。”“可她不是毫无防备之人。”“是,我来就是要探她虚实。”他笑意愈浓,

“我有一种直觉——她早就知晓此局,却故意引我入宫。”“若我今晚死于宫中,

”他抬头望着金丝灯穗缓缓晃动,“那便是父亲太轻敌了。”而此时,凤鸾宫外,

一身银甲未卸的萧砚倚在廊柱边。他未被召入寝殿,却被明月唤来。“将军,陛下未言破,

但裴焘之行她心知肚明。”“我不关心。”萧砚目光冷淡,“她若要杀人,不必告我。

”“可那人若要杀她呢?”萧砚眼神终于有了一丝波动。他低头,

盯着掌心一截红线——是那夜,她悄悄缠上他袖口的一寸嫁衣边角。

她笑着说:“我知你不会信我,可我信你不会看我死。”那是她最后一寸柔软,

他最后一次犹豫。明月忽然低声道:“她今晚不设护卫,就是赌你还记得十年前的那个承诺。

”萧砚手指一紧,猛然抬脚入内。偏殿里,裴焘方才起身,还未言明,忽听得风起,

一道人影闪入。寒光破空,一柄长刀直取他的咽喉。“萧砚?!”裴焘惊怒交加,“你疯了?

!”“你不该入宫。”萧砚低声道,“你也不该对她动手。”刀锋已贴近颈侧,

鲜血涌出半寸。“你竟背叛摄政王?!你以为她会信你?你以为——”他话音未落,

喉中涌出血沫。“我从未站在任何一方。”萧砚眼神如冰,“我只信我心。”刀落,命绝。

殿中静了几息,沈鸢缓步从暗阁走出,衣衫未换,眸色如雾。“你终于出手了。

”她声音极轻,却像落在心头的一块碎玉,“可你为什么……不是早一点?”“因为我不知,

护你,是不是正确。”她轻笑一声,“你护我,是错的;不护我,也是错的。”“是。

”“那你为何还来?”他沉声道:“因为我还记得——你曾在我断臂之时,

背我走了整整八里山路。”沈鸢眼眶微红,却没有流泪。她走近,看着地上裴焘冰冷的尸身。

“从此你回不去摄政王那边了。”“我从来没想过去。”他道,

“我只是恨你……却没真想你死。”沈鸢抬头望他,眼神微动。“可我……已注定要死一回。

”第三章:故人血债秋夜骤冷,御书房中一盏孤灯未熄。沈鸢**案前,

指尖摩挲着一方玉简。那是沈绍生前留下的兵符残片——本应随他同葬,却被她留了下来。

门外风声紧,她却不回头,只淡道:“来了。”萧砚踏步而入,衣上尚带血痕,眼神却清明。

她未回头,问他:“你还记得,沈绍死的那一夜,你在哪吗?”他沉默。“你说你在营中,

临战未归。但我后来查过,你的军帐,从亥时到子初,一直空着。”“我不在现场。

”“可你是知情人。”她回头,终于看着他,“萧砚,你欠我一个答案。”萧砚目光低垂,

像是回到那年的腥风血雨。“那晚,我接到密报,说沈绍要在私下议兵——想废掉你,

另立庶弟。”“他不会。”“我也不信。”萧砚苦笑,“但那消息,是他亲信送出的。

我不敢信你,也不敢信他。”“所以你离开了战场,去了他行宫?”他不语。“你见了他?

”他点头。“他说了什么?”萧砚眼中划过复杂:“他说——沈家子孙,必须有人死。

”“什么意思?”“他说,你太倔,你不会接受被放弃;可他那时已经病入膏肓,

根本无法登基。他宁可一死,也不要你为他而背负千夫所指的帝位。”沈鸢怔住了。

她以为自己早已没有眼泪了,可那一刻,指尖仍止不住轻轻发颤。“所以……你看着他死?

”“不是我杀的。”他低声,“是他自斩。”“你骗我。”“我若真动手,我不会活着回来。

”萧砚声音近乎哽咽,“我也不会在北疆待三年,不敢写一封信回来。”沈鸢缓缓坐下,

整个人仿佛被抽空。原来这一切,都是沈绍自导自演的一场“殉国”。“你知道,

他死后那年,我怎么登上这皇位的吗?”沈鸢望着火光,语气很轻,“百官只认储君,

皇兄已亡,我是唯一能维稳的沈氏血脉。可朝中没有一人愿扶一个女子为帝。”“我只得,

杀。”“当年同你对我好的那些旧臣,有三个死在我亲手写的诛杀令下。”“我不是无情。

”她低头,“只是我知道,再晚一步,这江山就不是沈家的。”“所以你也没有资格死。

”萧砚沉声。“是。”她冷笑,“但你恨我,不是因为这些,是因为你以为,是我害了沈绍。

”“是。”“那现在,你还恨我吗?”他没有回答。她起身,望着窗外黑压压的宫墙。

“这皇宫像个囚笼,谁进来了,就别想着出去。”“可你能出去。”他低声,“我护你走。

”她转头看他,眼神幽深如夜。“你终于愿意信我了?”“不是信,是认命。”他答,

“我发现,无论你做了多少,我都不曾真正放下。”第二日清晨,天未亮。沈鸢站在晨雾中,

看着前朝奏本堆满案几,未动笔,已心倦。“陛下,边军传来急信。”内侍急匆匆来报,

“北狄新王拒绝和谈,三日内大军南压。”她拿过奏本一阅,眉头未皱半分。“传旨,

召将军入殿议策。”“将军昨夜未曾回营,不知所踪。”她怔住,目光一沉。“……找。

”可当日午后,整个宫城,已寻不到萧砚的影。她坐在御座上,一言不发。

明月低声:“陛下,要不要下通缉令?”“……不必。”“为何?”沈鸢闭上眼,

声音近乎呢喃。“因为我知道,他不是离开……而是准备,为我死。

”第四章:情字难解宫城夜寒,风过如刃。自北狄兵临三日后,萧砚音讯全无,

朝中传言四起——有人说他已投敌,有人说他死在宫中密道,也有人说,他不过是个弃子,

被女帝清算了。沈鸢听着这些流言,神色未动,只淡淡道:“继续找。

”明月却急了:“陛下,再不出兵,北境失守。如今朝野动荡,人心难测,

将军若真已——”“他没死。”沈鸢笃定开口,“他若死了,我会知。”明月止声,良久,

查看完整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