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后,我把恋爱脑上交国家
作者:明月御风
主角:陈锋苏晓
类别:言情
状态:已完结
更新:2025-08-08 11:23
免费试读 下载阅读器离线看全本

由作者明月御风写的小说重生后,我把恋爱脑上交国家,主角是陈锋苏晓,有一种想一直看下去的冲动,下面就给各位介绍一下。也会远超你的想象。”他看着我,眼神锐利而坦诚。“这不再是个人情爱的小把戏。你的能力,将用于理解更广阔的人群,预测更复杂的……

章节预览

我叫齐见青。死的时候,时间会变得很慢。慢到足够看清很多事。比如,

舔了十年的男友陈锋,搂着我最好的闺蜜苏晓,站在浓烟滚滚的门外。

陈锋手里还捏着我刚签好字的股权**书。苏晓娇滴滴地依偎着他,

声音透过噼啪作响的火声传来:“锋哥,这下公司全是我们的了,

她这个恋爱脑总算死得有点价值。”价值?我的价值,就是十年掏心掏肺,

换来他们放的一把火?意识模糊前,我只听见消防车的呜咽,很远,像是另一个世界的声音。

真不甘心啊。要是有下辈子……“见青?齐见青!发什么呆呢?锋哥问你话!

”尖锐的指甲掐在我胳膊上。我猛地回神。刺眼的阳光,嘈杂的食堂,

油腻饭菜的味道冲进鼻腔。眼前,是陈锋那张曾经让我痴迷、此刻却只想撕碎的脸。

他皱着眉,带着一贯的、对我智商的不耐烦。“跟你说了多少次,我不吃香菜!挑出来!

”他把堆满香菜的餐盘“哐”地推到我面前。苏晓坐在他旁边,正小口小口喝汤,

闻言抬起头,对着我露出一个“你真笨,这都做不好”的假笑。这一幕,太熟悉了。

死前三天,大学食堂。他推过来的餐盘,苏晓的笑。重生了。回到了悲剧开始加速的节点。

心脏在胸腔里狂跳,不是激动,是冰冷的恨意和劫后余生的清醒。“自己没长手?

”我的声音有点干涩,但异常清晰。整个喧闹的食堂,我们这一角像是被按了静音键。

陈锋愣住了,像看怪物一样看我。苏晓的勺子停在半空。“齐见青,你吃错药了?

”陈锋反应过来,脸沉下去,“叫你挑个香菜怎么了?”“不怎么,”我推开面前的餐盘,

碗筷碰撞发出清脆的响声,“就是觉得,伺候你这种废物十年,挺没意思的。”“废物?

你说谁废物?!”陈锋“腾”地站起来,凳子腿在地上刮出刺耳的声音,引来更多目光。

他大概这辈子没被我这样顶撞过,脸涨得通红。苏晓赶紧放下勺子,

假惺惺地拉他:“锋哥别生气,见青肯定心情不好……”“心情好得很。”我打断她,

目光掠过她那张精心描画的脸,“尤其是看到你们两个,让我觉得,我以前真是瞎得可以。

”我站起身,居高临下地看着他们。“陈锋,我们完了。以后离我远点。”“苏晓,

你这条裙子,穿你身上真难看,像偷来的。”说完,我不再看他们瞬间变得极其精彩的脸,

端起自己那份没动过的饭,转身就走。身后传来陈锋暴怒的低吼和苏晓委屈的抽泣。

周围的窃窃私语像潮水一样涌来。“齐见青疯了?”“她居然骂陈锋废物?还甩了他?

”“天啊,她不是陈锋的舔狗吗?舔了十年的那种!”“苏晓脸都绿了……”脚步越走越快,

食堂的嘈杂被甩在身后。直到走到空旷的林荫道上,初夏的风带着青草气吹在脸上,

我才停下来,扶着膝盖,大口喘气。手在抖。不是害怕。是兴奋。

是那种把积压了十年的垃圾,狠狠一脚踹开的畅快!恋爱脑?去他妈的恋爱脑!

老娘重活一次,这脑子,谁爱要谁拿去!甩掉陈锋和苏晓,只是第一步。

我知道他们的贪婪不会停止。前世那把火,烧掉的不止是我的命,

还有爸妈留给我、却被我恋爱脑上头早早转到陈锋名下的公司。现在公司还在我名下,

但陈锋肯定已经开始谋划了。我得有力量。能保护自己,也能碾碎他们的力量。

但一个刚重生、除了恨意一无所有的大学生,能做什么?我像一头困兽,

在狭小的出租屋里踱步。手指无意识地刷着手机屏幕,

各种招聘信息、**广告流水一样滑过。“高薪急聘!国家‘社会行为分析’项目志愿者!

要求:情感细腻,观察力强,

具备深度共情能力……提供专业培训及丰厚津贴……”一条夹杂在无数广告中的信息,

突然跳进眼里。国家项目?志愿者?深度共情能力?这不就是……高阶版的恋爱脑特质吗?

我盯着那条信息,心脏像是被什么东西攥紧了。前世,

我的“恋爱脑”让我对陈锋的情绪、微表情、行为模式有着近乎病态的敏锐捕捉力。

他皱下眉,我就知道他嫌汤咸了;他眼神飘忽,我就猜到他可能又和苏晓联系了。这种能力,

只用来伺候一个渣男,最后还送了命。如果……这种能力,换个地方用呢?

“社会行为分析”……听起来,像是研究人的。鬼使神差地,我点开了那个链接。页面跳转,

是一个设计非常简洁、甚至可以说朴素的官方网站。深蓝色的背景,白色的宋体字,

最上方是一个庄严的国徽图案。申请流程异常简单:一份在线基础信息表,

一份关于“情感认知与行为预测”的开放性问卷。那份问卷的题目很有意思。

“请描述您如何感知并预判一位关系亲密者(如伴侣、家人)的负面情绪(如愤怒、沮丧)?

”“当面对复杂人际关系冲突时,您的直觉反应和后续处理逻辑是什么?

”“能否举例说明您曾通过细微线索准确推断他人行为动机的经历?”每一个问题,

都精准地戳在我前世那十年练就的“技能”上。我几乎是凭借着本能和刻骨铭心的记忆,

手指在手机屏幕上飞快敲打。写陈锋如何用不耐烦的指尖敲桌面预示即将爆发的怒火。

写苏晓如何在每次“偶遇”陈锋时,调整裙摆角度以展现她自认为最美的侧颜。

写我是如何从他们一个交错的眼神,就推断出地下情早已开始。

我把那些曾经让我心如刀绞的细节,那些耗费我无数精力去解读的微表情和小动作,

像解剖一样,冷静、直白地写了出来。没有修饰,没有控诉,只有**裸的观察和分析。

提交。看着屏幕上“提交成功”的绿色提示,我长长吐出一口气。

像卸下了一个沉重的、名为“痴情”的包袱。心里有个声音在说:齐见青,

这东西你留着没用,还招灾惹祸。上交吧,交给能发挥它真正价值的地方。死过一次才明白,

恋爱脑不是罪,但把它浪费在错误的人身上,就是最大的愚蠢。一周后,

一个陌生的本地固话打到了我手机上。“请问是齐见青女士吗?

这里是‘社会行为分析’项目组。您的初步申请材料已通过审核,请于明天上午九点,

携带有效身份证件,到以下地址参加面谈……”电话那头的女声平稳、清晰,不带任何情绪。

地址是一个我从没听说过的科技园区,位置有点偏。第二天,

我穿着最普通简单的白T恤牛仔裤,提前半小时到了地方。园区很大,绿树成荫,

安静得有点过分。按照指示牌找到C座,是一栋银灰色、线条冷硬的大楼。门口没有招牌,

只有两个穿着深色制服、身姿笔挺的安保人员。核对身份,登记,安检程序比机场还严格。

手机被要求存放在入口的储物柜里。

一个穿着浅灰色职业套裙、表情同样没什么波澜的年轻女性接待了我。“齐女士,请跟我来。

”她带我穿过一条条明亮安静、铺着浅色地胶的走廊。

偶尔有穿着白大褂或便服的人匆匆走过,彼此间几乎没有交谈,气氛肃穆得像医院。最终,

我们停在一扇没有任何标识的磨砂玻璃门前。“请进,王研究员在等您。”推开门,

是一间不大的访谈室。一张桌子,两把椅子,桌上放着一杯水。

对面坐着一个四十岁左右、戴着细框眼镜的男人,气质儒雅,眼神却像手术刀一样锐利。

“齐见青?请坐。”他指了指对面的椅子,声音温和,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审视,

“我是王明远,项目组核心研究员。你的问卷回答,非常……特别。”我坐下,

尽量让自己显得平静。“特别?”“是的。”王明远推了推眼镜,“充满了实战细节,

近乎残酷的冷静剖析,以及……”他顿了顿,“一种被背叛后的极致清醒。这种样本,

在我们收集的资料里,不多见。”我扯了扯嘴角:“死过一次,大概就能清醒了。

”话一出口,才意识到有点不妥。王明远却似乎没觉得意外,

只是目光更深了些:“能具体说说吗?关于你在问卷里提到的那些观察和分析,比如,

如何确定‘指尖敲击桌面三次,间隔0.5秒’代表即将发怒?依据是什么?

”接下来的一个小时,像一场严苛的论文答辩。王明远的问题极其细致,甚至有些刁钻。

他不断追问每一个判断背后的逻辑链条、观察来源、重复验证的次数。他要求我模拟现场,

还原当时的场景、光线、人物站位。没有问我的情感,只问我的“观察力”和“分析逻辑”。

我调动起前世所有的记忆碎片,像解构一部烂俗电影一样,拆解着陈锋和苏晓的每一个举动,

每一种表情变化背后的含义。那些曾让我深夜痛哭的细节,此刻成了冰冷的论据。

“……所以,当他左手无名指无意识地摩擦右手拇指指腹时,

结合他当时正在看苏晓朋友圈新发的那张**,视线停留超过5秒,

我判断他正在试图压抑一种混合了心虚和欲望的兴奋感。这种小动作,

在他第一次背着我约苏晓看电影后也出现过,当时他撒谎说在加班。

”我平静地陈述完最后一个例子,端起水杯喝了一口。口干舌燥。访谈室里一片寂静。

王明远低头,快速在平板电脑上记录着什么。过了好一会儿,他才抬起头,

镜片后的眼睛闪烁着一种奇异的光。“齐女士,”他的声音比刚才多了一丝温度,

“你的天赋……或者说,你在特定情境下被迫高度开发的这种能力,

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和实用潜力。”他身体微微前倾。“我们的项目,

旨在通过分析个体及群体的细微行为模式,构建更精准的社会心理预测模型,

服务于公共决策、风险预警、重大舆情引导等多个领域。你提供的‘高敏情感行为图谱’,

正是我们急需的底层数据之一。”“你愿意加入我们吗?作为‘特聘行为观察员’。

”“项目需要高度保密,工作强度很大,纪律要求极其严格。当然,相应的保障和待遇,

也会远超你的想象。”他看着我,眼神锐利而坦诚。“这不再是个人情爱的小把戏。

你的能力,将用于理解更广阔的人群,预测更复杂的社会情绪波动,

甚至……帮助规避一些可能发生的群体性风险。”“你上交的‘恋爱脑’,将被重新锻造,

变成一把真正有用的尺子。”窗外,阳光透过百叶窗,在光洁的地面上投下明暗相间的条纹。

上交。锻造。一把有用的尺子。这几个词,像带着电流,击中了我。前世那把火的灼痛,

似乎在这一刻,被另一种更宏大、更坚实的东西覆盖了。我几乎没有犹豫。“我愿意。

”签下那份厚厚的、带着国徽水印的保密协议和聘用合同后,我的生活被彻底重置。

手机换成了特制的加密型号。学校那边,项目组出面办理了“特殊科研实践”的长期假条。

辅导员看我的眼神充满了敬畏和好奇,但一个字没多问。我搬进了园区内配备的独立公寓。

设施齐全,干净得像样板间。培训开始了。强度之大,内容之硬核,远超我的想象。

论课:社会心理学、群体动力学、微表情编码系统、行为统计学……厚厚的专业书籍砸过来,

晦涩的名词像冰雹。王明远是主讲之一,他的课信息密度极高,语速飞快。下午是实战演练。

巨大的环形监控室里,墙上分割着数十块屏幕,

实时播放着来自不同公共场所(车站、广场、商场、网络直播间)的海量监控视频。

我的任务,就是盯着这些屏幕。不是看热闹。是用项目组开发的专用软件,

标记、归类、分析屏幕上每一个人的细微动作、表情变化、互动模式。“目标人物,

屏幕G7左上角,穿灰色夹克男子,注意他右手插袋的姿势变化频率。”“屏幕B3,

穿红裙女子和蓝衬衫男子,分析他们从进入视野到开始交谈前三秒内的非语言信号交换密度。

”“重点关注人群聚集区域,屏幕D1中央,

捕捉可能出现的异常紧张或兴奋情绪的扩散节点。”冰冷的指令从耳机里传来。眼睛酸胀,

头脑发晕。海量的信息流冲击着感官,比当年琢磨陈锋一个人复杂一万倍。最初几天,

我几乎崩溃。标记错误百出,分析报告被一次次打回重写。王明远毫不留情:“齐见青,

你之前的敏锐呢?别告诉我你的能力只对劈腿渣男有效!”他的话像鞭子,抽醒了我。

我咬着牙,把所有的恨意和不甘,都转化成了疯狂吸收知识的动力。深夜的公寓里,

台灯总是亮到最晚。笔记本上密密麻麻全是分析要点、案例复盘。渐渐地,事情起了变化。

那些曾经只用在陈锋和苏晓身上的“显微镜”,开始适应更广阔的天地。

我能从车站一个旅客反复看表又张望出口的小动作,结合他背包的磨损程度,

预判他接站的目标可能误点且对他很重要。我能从网络直播间里,

某个用户突然刷出的一组特定礼物组合和间隔时间,结合主播当时的话题走向,

嗅到一丝即将带节奏的苗头。我的分析报告被打回的次数越来越少。王明远看我的眼神,

也从审视,逐渐变成了认可,甚至偶尔会有一丝极淡的赞许。“不错,G7那个灰夹克,

你标记的‘潜在焦虑伴随防御姿态’被后续行为验证了。”“B3那对,

你预测的‘表面和谐下存在轻微权力竞争’,观察很细。”“D1那个扩散节点抓得及时,

安保组提前介入,避免了小范围骚动。”每一次小小的肯定,都像一颗种子,

在我被恨意和复仇填满的心里,扎下根,发出一点新芽。原来,这种能力,

真的可以不只是用来受伤。原来,看懂人心,真的可以用来做点……更有意义的事。

当我第一次独立完成一个复杂场景(一场小型线下粉丝见面会)的全程情绪波动图谱预测,

并且准确率高达92%时,王明远在报告上签了字。他抬起头,看着我:“齐见青,欢迎你,

正式成为‘织网’的一员。”他指了指监控墙上那些闪烁的屏幕,“我们,

就是编织这张预警之网的人。”那一刻,我站在巨大的监控屏幕前,

看着无数微小如蚁的人影在其中流动。一种前所未有的感觉,沉甸甸地压在心头。不是骄傲。

是责任。我那颗曾经只装着陈锋、卑微到尘埃里的“恋爱脑”,好像真的被放进了熔炉。

正在被锻打成型。项目组的工作是全封闭的,时间像被按了快进键。

高强度、高密度的学习和实战,几乎占据了我全部精力。复仇的念头依然在,

但像一块沉在心底的石头,暂时被汹涌的专业洪流覆盖了。直到那天。

我在分析一段网络舆情监控视频时,一个熟悉的名字,猝不及防地跳进了关联词云里。

【青锋科技】【陈锋】【天使轮融资发布会】视频片段里,陈锋穿着剪裁得体的西装,

站在一个小型发布会的台上,意气风发。他身后PPT的logo,

正是我爸妈留下的那个公司名字——青锋科技。只是,法人代表的名字,已经换成了他。

他对着镜头侃侃而谈,描绘着公司基于“新型社交算法”的光明前景,

感谢着“重要伙伴”的支持。镜头适时扫过台下,苏晓一身名牌套装,妆容精致,

对着镜头露出得体的微笑,俨然一副老板娘姿态。他们看起来,人模狗样。胃里一阵翻搅。

前世被烈火灼烧的痛楚,父母心血被窃夺的愤怒,瞬间冲垮了理智的堤坝。

手指无意识地收紧,指甲掐进了掌心。“齐观察员?

查看完整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