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桐深处遇清风
作者:道号胡诌真人
主角:梧桐林溪陈默
类别:短篇
状态:已完结
更新:2025-09-19 16:20
免费试读 下载阅读器离线看全本

梧桐深处遇清风小说,讲述了梧桐林溪陈默的故事,希望本书能缓解大家的烦恼,保持好心情讲述了:钢笔字流畅优美:“1949年3月27日,晴。阿溪今天又偷摘了教堂后院的玫瑰,她的小皮鞋上沾着泥,像只刚从花园里跑出来……

章节预览

一、辞职那天的阳光我递交辞职报告的那天,上海下了场罕见的五月雪——不是真的雪,

是法桐絮被风卷着,像碎雪片似的扑在写字楼的玻璃幕墙上。人事经理接过报告时,

钢笔在指尖转了三圈,最后落在“离职原因”那一栏:“世界很大,

想找片能晒到太阳的地方发呆。”“陈默,你在公司五年,从设计助理做到首席,

现在正是……”“李姐,”我打断她,指着窗外,“你看那棵老法桐,

去年这时候我就盯着它了。它的影子在玻璃上挪一寸,我电脑里的方案就多改一版,

现在它快把整面墙都遮住了,我还没见过它的根长什么样。”人事经理叹了口气,

在报告上签了字。走出恒隆广场时,我把工牌扔进垃圾桶,金属外壳在阳光下闪了下,

像颗被丢弃的星。手机在口袋里震动,是总监发来的消息:“项目奖金打到卡上了,

别做傻事。”我站在天桥上数车流,卡上多出来的六位数余额,

够我在老城区租个带院子的房子,晒半年太阳。三个月前连续加班四十小时,

在医院输葡萄糖时,我就想好了要辞职。监护仪的滴答声里,我盯着天花板上的裂纹,

忽然发现自己连小区门口的梧桐树是哪天发芽的都不知道。搬家那天,

我在闲鱼上卖掉了九成新的西装和笔记本电脑,只留了一箱子书和画板。

租的老房子在建国西路深处,爬满爬山虎的红砖墙里藏着个小院,院里有棵歪脖子梧桐树,

树干要两个人合抱,枝桠歪歪扭扭地探过二楼的窗台。房东是个戴老花镜的老太太,

交房时塞给我一把生锈的铜钥匙:“以前住这儿的是个画家,总在树下画画。后来他走了,

这树就没人管了。”我把画板架在梧桐树下,第一天什么也没画。

就坐在小马扎上看阳光透过叶隙在地上织网,听隔壁弄堂里阿婆喊孙子回家吃饭的声音。

风过时,梧桐叶沙沙响,像有谁在耳边轻轻翻书。搬到老房子的第三周,

我开始在附近的咖啡馆打工。不是为了钱,是老板娘答应我,

每天可以在打烊后用后院的桌子画画。咖啡馆叫“梧桐深处”,藏在两条弄堂的拐角,

木门上挂着块手写木牌,字是瘦金体,笔画里带着点倔强的弯。

老板娘是个三十岁左右的女人,总穿素色棉麻长裙,左手腕上戴串沉香木珠子。她很少说话,

冲咖啡时专注得像在做实验,奶泡打出来的弧度永远是完美的四十五度。

有次我问她:“苏老板,这字是你写的?”她正用竹镊子夹起块冰放进玻璃杯,

闻言手顿了顿:“以前认识的人写的。”冰块在杯壁撞出清脆的响,“你叫陈默?”“嗯。

”“名字挺好,”她往咖啡里淋焦糖,“比我认识的很多人都懂得闭嘴。”我笑了。

打烊后收拾桌子时,发现她总在靠窗的位置留块蓝莓蛋糕,旁边放着杯没开封的苏打水。

直到第七天,我才看见那个来取蛋糕的人——一辆黑色宾利悄无声息地停在巷口,

司机拉开后座车门,走下来的女人让我手里的抹布差点掉进桶里。

她穿一身剪裁利落的白色西装,长发松松挽在脑后,露出天鹅似的脖颈。

手里拎着个鳄鱼皮手包,包链上挂着枚铂金书签,在路灯下泛着冷光。

苏老板把蛋糕递过去时,两人说了句什么,女人的目光扫过我手里的画板,像扫描仪似的,

快得不留痕迹。“林总慢走。”苏老板的声音比平时高了半度。宾利驶远后,

我摸着后脑勺问:“苏姐,那是……”“林溪,”苏老板擦着咖啡杯,“做地产的,

这片老城区多半是她家的产业。”她顿了顿,忽然笑了,“你刚才脸红得像块草莓慕斯。

”我确实脸红了。不是因为她的车或手包,是她转身时,西装下摆扫过台阶,

露出脚踝上的红绳,绳上拴着颗小小的银质梧桐叶——和我小时候奶奶给我编的那只,

一模一样。二、暴雨里的速写本六月的梅雨季来得又急又猛。那天我值晚班,

暴雨拍得木门砰砰响,苏老板提前打烊,让我把后院的画收进屋里。正抱着画板往回跑,

看见巷口的宾利打着双闪,司机站在雨里打电话,眉头拧成个结。“师傅,需要帮忙吗?

”司机挂了电话,指了指后座:“林总突然胃疼,附近的药店都关门了。

”我掀起门帘的瞬间,闻到一股淡淡的雪松香,混合着压抑的喘息声。林溪靠在后座上,

脸色白得像宣纸,左手按着小腹,右手紧紧攥着安全带,指节泛白。她看见我时,

眼里闪过一丝错愕,随即被疼痛盖了过去。“我家有胃药。”我转身冲进雨里,

老房子的药箱里常备着奥美拉唑——以前加班熬出的老毛病。等我拿着药跑回来时,

发现她已经下了车,正扶着墙站着,白色西装的肩头洇出深色的水痕。“别碰我。

”她的声音发颤,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强硬。“药是医生开的,”我把药和温水递过去,

“或者我帮你叫救护车。”她盯着我手里的药盒看了几秒,忽然笑了,

笑声里带着气音:“陈默,你果然和他们说的一样,是个……”话没说完,身子猛地晃了下。

我伸手扶住她时,指尖触到她西装口袋里硬硬的东西,像个笔记本。把她扶进咖啡馆后院时,

苏老板已经煮好了姜茶。林溪坐在藤椅上,捧着搪瓷杯的手指还在抖。

我去收拾被雨淋湿的画,她忽然开口:“那幅画,能给我看看吗?

”画板上是幅未完成的速写,画的是巷口的老邮筒,

旁边歪歪扭扭写着行字:“今天邮差没来,梧桐树又落了七片叶子。

”她的指尖轻轻划过纸面,指甲修剪得干净圆润,涂着透明的指甲油。“你以前是做设计的?

”“嗯,给写字楼画过玻璃幕墙的图纸。”“现在呢?”“给梧桐树画肖像。”她笑了,

这次是真的笑,眼角有浅浅的纹路绽开:“陈默,你知道这片老城区是谁的产业吗?

”“听苏姐说过,是林总的。”“那你还敢在这里画画?”她放下杯子,

“上个月有个网红来拍视频,踩坏了墙根的青苔,我让助理把她的账号封了。

”“那您要封我的画板吗?”我故意逗她,“还是按平方收我取景费?”她没回答,

只是看着院角的青苔,忽然说:“这棵树的树龄是七十三年。1949年春天栽的,

栽树的人是个法国神父,后来他回了马赛,临走前托人给树浇了最后一次水。”我愣住了。

住了快一个月,我只知道它是棵老梧桐树,却从没想过它的过去。“这片老房子,

”她继续说,“每块砖都有编号。去年台风天,三号弄堂的墙塌了半块,

我让人从档案馆调了民国时期的图纸,按原样修的。”她的声音很轻,像在说别人的故事,

“他们都觉得我疯了,守着这些破房子不开发,放着几十个亿的项目不做。”雨停时,

月亮从云里钻出来,把她的影子投在墙上,又被梧桐叶剪得支离破碎。司机来接她时,

她从包里拿出个牛皮本子:“这是神父的日记,里面有关于这棵树的记录。

你要是看得懂法语,就拿去看看。”本子封面烫金的花纹已经磨掉了大半,翻开第一页,

钢笔字流畅优美:“1949年3月27日,晴。阿溪今天又偷摘了教堂后院的玫瑰,

她的小皮鞋上沾着泥,像只刚从花园里跑出来的小鹿。

”三、日记本里的秘密我花了一周时间啃那本法语日记。神父叫皮埃尔,

1937年来到上海,在圣母院做神职,日记里一半是经文摘抄,

一半是关于一个叫“阿溪”的小女孩。“阿溪的父亲是建筑师,总在深夜带图纸来教堂,

请求上帝保佑他的图纸能变成真正的房子。”“阿溪把梧桐籽埋在花坛里,

说要种出会讲故事的树。”“1946年冬,阿溪的父亲在工地上被砸伤了腿,

她抱着图纸坐在教堂门口哭,说要自己把房子盖起来。”看到最后一页时,

我忽然明白林溪为什么总来买蓝莓蛋糕。日记里夹着张泛黄的糖纸,上面印着“蓝莓慕斯”,

旁边用铅笔写着:“阿溪说,等房子盖好了,要在每个窗台都放一块。”那天打烊后,

我在画板上画了栋老房子,窗台摆着蓝莓蛋糕,院角的梧桐树下,站着个扎羊角辫的小女孩。

苏老板端来两杯梅子酒,忽然说:“林溪的爷爷,就是日记里的建筑师。”1950年,

林溪的爷爷没能盖完那些房子,在工地上突发脑溢血去世了。

皮埃尔神父把未完成的图纸交给当时只有十二岁的林溪,三年后神父回国,从此杳无音信。

“林溪接手家业那天,在爷爷的抽屉里找到了这些图纸和日记。”苏老板抿了口酒,

“她花了十年时间,把那些烂尾楼一栋栋修好,连窗棂的雕花角度都和图纸上分毫不差。

查看完整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