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阳希望》里面的内容这本小说是佚名出的,主角是李静王秀兰,主要讲述的是:指着远处的山说:“静静啊,长大后要走出这大山,去看看外面的世界。”李静咿呀学语时,……
章节预览
1最初的分离李静出生在西北一个偏远山村,这里黄土漫天,干旱少雨。
村民们大多靠天吃饭,日子过得紧巴巴的。她的到来并没有给这个家庭带来1喜悦。
“又是个丫头片子。”奶奶抱着刚出生三个月的李静,叹了口气。妈妈王秀兰躺在床上,
别过脸去,不愿多看婴儿一眼。她结婚才一年,却已经对这段包办婚姻深感绝望。
丈夫**是个老实巴交的农民,没什么文化,也不懂她的心思。“妈,孩子您先带着吧,
我和建国得去城里打工。”王秀兰轻声说,语气里没有一丝不舍。奶奶点点头,没再多言。
就这样,李静在三个月大时就被交给了爷爷奶奶抚养。爷爷奶奶虽然年纪大了,
但对这个小孙女还算疼爱。爷爷李老汉常常抱着她在院子里晒太阳,
指着远处的山说:“静静啊,长大后要走出这大山,去看看外面的世界。”李静咿呀学语时,
最先会叫的是“爷爷”、“奶奶”,而不是“爸爸”、“妈妈”。父母对她来说,
只是偶尔回乡的陌生人,会带些糖果和玩具,但停留不了多久又会离开。李静两岁那年,
王秀兰再次怀孕了。这次她辞了城里的工作,回到村里待产。她怀着希望,
祈祷这次是个儿子。2弟弟的到来王秀兰临产那天,**特意从城里赶回来。
他在产房外焦急地踱步,嘴里不停念叨:“一定要是儿子,一定要是儿子。
”当护士出来告知“是个大胖小子”时,**高兴得差点跳起来。他冲进产房,
抱着儿子不肯撒手,完全忽略了虚弱的妻子。王秀兰虽然疲惫,但脸上洋溢着满足的笑容。
她终于做到了,生了个儿子,这在村里是件很有面子的事。而此时,
两岁的李静正被奶奶牵着,怯生生地站在产房门口。
她不明白为什么大家都在围着那个红扑扑的小东西转,没有人注意到她。
这是李静记忆中第一次与母亲共同生活。王秀兰产后在家休养了一年多,
这本该是母女建立感情的黄金时期,却成了李静童年噩梦的开始。
王秀兰全部心思都放在儿子身上,对李静几乎视而不见。只有当儿子睡着了,
或者李静不小心吵到弟弟时,母亲才会注意到她。“安静点!没看见弟弟在睡觉吗?
”这是王秀兰最常对李静说的话。有时候,李静只是想靠近母亲,像其他孩子一样寻求拥抱,
但总被无情推开。“别碰我,我刚换的衣服,都被你弄脏了。”李静长得越来越像父亲,
尤其是那双大眼睛和浓密的眉毛。每当王秀兰看到这张脸,就会想起她不幸的婚姻,
于是对女儿的厌恶又添几分。3差别对待李静四岁那年,发生了一件事,
让她第一次意识到母亲对她的厌恶。那天,弟弟李明哭闹不止,王秀兰怎么哄都没用。
李静想帮忙,拿了自己最喜欢的布娃娃逗弟弟。不料李明一把抓过娃娃,
扔到了地上的水洼里。李静急忙捡起湿透的娃娃,心疼地擦着。王秀兰见状,
不由分说就扇了李静一耳光。“你怎么照顾弟弟的?连个娃娃都拿不好!”王秀兰怒吼道。
李静捂着脸,眼泪在眼眶里打转,却不敢哭出声。她知道,如果哭了,会招来更多的打骂。
这样的事情越来越多。弟弟摔倒了,是李静的错;弟弟不吃飯,是李静没哄好;弟弟生病了,
是李静传染的...任何小事都能成为王秀兰打骂女儿的理由。而李明则是在溺爱中长大。
他要什么有什么,做错事也不会受罚。王秀兰对儿子总是温柔耐心,
与对待李静的态度判若两人。唯一一次王秀兰打了儿子,是因为李静被骂急了,
顶撞道:“你就知道疼弟弟!我是不是你亲生的?”王秀兰气极了,
转身就在李明**上拍了一巴掌。两岁的孩子哇哇大哭,王秀兰立刻后悔了,
抱起儿子心肝宝贝地哄着。那天半夜,李静起床上厕所,看见母亲轻轻掀开弟弟的衣服,
仔细查看白天打的地方。发现连个红印子都没有,王秀兰这才松了口气,给儿子掖好被角,
轻手轻脚地离开。李静躲在门后,看着这一幕,心里像被什么揪紧了。
她多么希望母亲也能这样关心自己啊。4父亲的虚伪**常年在外打工,
每年回家一两次。他总说自己不重男轻女,对儿女一视同仁。但李静能感觉到,
父亲的话言不由衷。每次回家,**会给儿子买新衣服、新玩具,
给女儿的却总是些便宜货。他会把儿子抱在腿上,耐心地听他叽叽喳喳说个不停,
但对女儿却很少有过这样的亲密。有一次,李静数学考了满分,兴高采烈地拿给父亲看。
**只是瞥了一眼,淡淡地说:“嗯,不错。”然后就继续教儿子玩新买的玩具飞机了。
而当李明学会写自己的名字时,**高兴地把他举过头顶,在院子里转了好几圈,
逢人便夸:“我儿子真聪明!”李静躲在屋里,看着父子俩其乐融融的样子,心里酸涩难言。
她不明白,为什么自己这么努力,却始终得不到父母的认可。那天晚上,
李静鼓起勇气问父亲:“爸,我是不是做得不够好?”**愣了一下,
随即笑道:“傻孩子,你想多了。爸爸对你们姐弟俩都是一样的。
”但李静能从父亲躲闪的眼神中看出,这不是真话。5求学之路尽管家庭环境不如意,
李静却在学习上表现出了过人天赋,尤其是数学。数字和公式对她来说,
比人际关系简单得多。一加一永远等于二,不会像父母的愛那样变幻莫测。小学毕业,
李静以全校第一的成绩考入了县重点中学。这意味着她必须住校,每周只能回家一次。
对大多数孩子来说,离开家是件难过的事,但对李静来说,这却是一种解脱。
她终于可以暂时逃离那个令人窒息的家了。中学六年,李静把所有精力都投入到学习中。
她知道,只有读书能改变自己的命运。每当想家的时候,她就用做题来麻痹自己。高考那年,
李静考上了一所普通二本院校,被师范专业录取。她本想学数学,但父母觉得师范生有补贴,
将来工作也稳定,坚持让她报这个专业。与此同时,李明只考上了一所大专。
但王秀兰和**仍然为儿子大摆宴席,请了所有亲戚朋友来庆祝。而对李静,
只是简单说了句“不错”,连个像样的礼物都没有。“明明只考了个大专,
你们却这么高兴;我考上本科,你们连句表扬都没有。”李静终于忍不住抱怨。
王秀兰立刻板起脸:“你怎么这么不懂事?弟弟是男孩子,将来要养家糊口的,
学历当然重要。你一个女孩子,读那么多书有什么用?最后还不是要嫁人!
”李静的心凉了半截。原来在母亲眼中,她的努力和成就都是没有价值的。
6大学生活大学生活对李静来说是一段复杂的经历。她第一次远离家乡,来到省城,
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自由。但与此同时,她也感受到了自己与他人的差距。
同学们讨论着最新的电影和音乐,她却一无所知;她们相约去逛街购物,
她却只能推脱说要去图书馆学习。不是因为不喜欢,而是因为没有多余的生活费。
父母给的生活费刚刚够吃饭,买本书都得精打细算。而弟弟在大专里却过着奢侈的生活,
最新款的手机、名牌运动鞋、每月充足的生活费...父母从来没有亏待过他。
李静只能靠奖学金和**来补贴生活。她做了家教、服务员、发传单等各种**,
常常一天工作好几个小时后再回宿舍学习到深夜。大二那年,李静恋爱了。
对方是物理系的一个男生,叫张磊。他不像其他男生那样只看重外表,
而是被李静的聪慧和坚韧所吸引。这段恋情让李静第一次感受到了被珍惜的滋味。
张磊会记得她喜欢的食物,在她生病时送药,在她为家教奔波一天后,
默默送来热乎乎的晚餐。然而好景不长。大四那年,
张磊的父母得知儿子和一个来自偏远地区的师范生谈恋爱,强烈反对。
他们早已为儿子安排好了门当户对的婚事。“静静,对不起,
我父母以死相逼...”张磊痛苦地说。李静平静地接受了分手。
她早就料到会是这样的结局,只是没想到来得这么快。
7考研的决心失恋后的李静消沉了一段时间,但很快振作起来。她决定考研,
要证明自己的价值。这个决定遭到了家人的强烈反对。“女孩子读那么多书干什么?
赶紧毕业回来找个工作,嫁人才是正经事!”王秀兰在电话里吼道。
就连一向不多言的**也劝道:“静静,咱们家条件不好,供你读到大学已经不容易了。
你弟弟将来结婚买房都需要钱,我们实在没钱供你读研究生了。”李静坚定地说:“爸,妈,
我不要你们的钱。我会自己打工赚学费和生活费。”就这样,
李静开始了边备考边打工的日子。她同时做了三份家教,每天忙得连轴转。只有深夜和清晨,
她才能抽出时间复习功课。那些日子,她常常凌晨四点就起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