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头前后
作者:韦宝
主角:陆有康周海川
类别:短篇
状态:已完结
更新:2025-09-28 09:22
免费试读 下载阅读器离线看全本

韦宝为我们带来了一部扣人心弦的短篇言情小说《镜头前后》,主角陆有康周海川的故事令人难以忘怀。在这个充满悬疑和冒险的世界中,他们经历了重重考验,展现了坚韧和智慧。陆有康猛地坐直了。他确实在修自行车这行干了五年,从学徒到师傅,扳手比笔杆子熟。可每当油污浸透指甲缝,他总会想起父亲临终前……。

章节预览

第一章:屏幕那端的常客陆有康咽下最后一口泡面时,

手机屏幕里的周海川刚喝完今天的第三瓶矿泉水。直播间背景墙上的时钟指向晚上十一点,

弹幕里还在刷着「周老师再讲道题」,陆有康的手指在屏幕边缘蹭了蹭,终究没敲下任何字。

「启航教育」的考研数学直播间,是他过去八个月的固定去处。

白天在汽修厂拧螺丝的油污还没彻底洗干净,晚上就着台灯看高数题的眼睛酸涩得厉害,

只有周海川带着点口音的讲解能让他紧绷的神经松快些。「这道积分题,

你们别被花里胡哨的变量迷惑了。」周海川用红色马克笔在白板上圈出关键公式,

袖口沾着点粉笔灰,「就像修自行车,先找到哪个零件卡住了,再对症下药。」

陆有康猛地坐直了。他确实在修自行车这行干了五年,从学徒到师傅,扳手比笔杆子熟。

可每当油污浸透指甲缝,他总会想起父亲临终前说的话:「有康,别一辈子跟铁疙瘩较劲,

去读点书。」直播间突然弹出「中场休息」的提示。周海川端起水杯的瞬间,

陆有康看到他手腕上贴着块创可贴,上次直播时被掉落的白板擦砸到的伤口还没好。

后台弹出商品链接,998元的全年课程套餐像块石头压在他心上——那是他半个月的工资。

「老规矩,抽三个免单名额。」周海川放下水杯,拿起手机滑动,

「ID『修车铺小陆』在吗?恭喜你……」陆有康的心跳突然漏了一拍。

他盯着屏幕上自己的ID被放大,弹幕里一片「羡慕」的刷屏声,手指却僵在拒收按钮上方。

这时微信弹出消息,是弟弟陆智发来的:「哥,爸的医药费报销下来了,我给你转点,

你报那个课吧。」他还没回消息,直播间突然切入一条招聘广告:「启航教育招助教,

可**,接受零基础,数学好优先。」窗外的月光刚好落在手机屏幕上,

照亮陆有康掌心的薄茧。他想起自己中学时拿过市数学竞赛二等奖,

想起周海川总说「数学不看出身,看脑子」,某个念头像刚上紧的发条,在心里咔嗒作响。

第二章:从观众席到后台面试那天,陆有康特意穿了件没沾过机油的衬衫,

却在启航教育的玻璃门前踌躇了十分钟。里面和汽修厂截然不同——格子间里飘着咖啡香,

年轻人们对着电脑敲敲打打,白板上写满他看不懂的「转化率」「留存率」。「你是陆有康?

」一个穿西装的男人朝他走来,胸牌上写着「周海川」。他比镜头里清瘦,

眼下有片淡淡的青黑,握手时掌心带着粉笔灰的粗糙感。「周老师好。」

陆有康的手在裤缝上蹭了蹭,才敢伸出去。「别叫老师,叫海川就行。」

周海川把他领到一间堆满试卷的办公室,「我们这儿缺个能盯晚自习的助教,不用上镜,

主要是给学生答疑。不过丑话说在前头,工资不高,还得值夜班。」

办公桌后坐着个戴金丝眼镜的女人,是教研组长林深。她推过来一沓试卷:「先做套题看看?

我们要确保助教的解题能力。」陆有康捏着笔的手在颤抖。五年没碰过高中数学题,

那些公式像生锈的零件卡在脑子里。他深吸一口气,

想起拧扳手时的手感——无论多复杂的机械,拆解开来都是简单的原理。三个小时后,

他把填得满满当当的试卷推回去,手心全是汗。「正确率92%。」林深推了推眼镜,

语气缓和了些,「明天能上班吗?今晚有个冲刺班的晚自习。」第一晚值班,

陆有康就闹了笑话。一个女生问他概率题,他讲得兴起,

拿起扳手比划「样本空间就像工具箱,每个工具对应不同概率」,吓得女生以为他要拆桌子。

周海川路过时正好撞见,笑着解围:「有康以前是修车师傅,他这是用实践教学呢。」

下晚自习时,周海川塞给他个保温杯:「里面是韦晚泡的胖大海,你刚才讲题嗓子都哑了。」

走廊尽头的茶水间里,一个扎马尾的女生正在洗杯子,看到他们抬头笑了笑,

胸牌上写着「韦晚」——周海川的助理。「韦晚姐负责所有后勤,你有啥需要直接找她。」

周海川拍了拍他的肩膀,「对了,明天开始跟我的早直播,六点半到八点,能起得来吗?」

陆有康看着保温杯里浮起的胖大海,突然觉得这比汽修厂的机油味好闻多了。

第三章:镜头边缘的危机三个月后,陆有康已经能熟练地处理学生的问题,

甚至能在周海川直播卡壳时,悄悄递上写着解题思路的纸条。但他总觉得自己像个边缘零件,

尤其在那场「押题风波」里,这种感觉格外强烈。周海川的押题课突然被顶上热搜,

有家长投诉「泄露真题」。林深把一沓截图摔在桌上,

眉头拧成疙瘩:「有人恶意剪辑了直播片段,现在教育局要调查。」

陆有康看着截图里的画面——周海川在黑板上写的例题,确实和去年的高考题有七成相似。

他突然想起上周整理旧试卷时,看到过一份标注「内部模拟题」的卷子,

出题人是周海川的父亲,十年前退休的数学教研员。「那不是真题。」陆有康突然开口,

「是周老师父亲出的模拟题,我见过原稿。」林深愣了下:「在哪?」

「在仓库的旧资料柜里,标着『2013届备用卷』。」陆有康转身就往仓库跑。

那里堆满了淘汰的课桌椅,资料柜上结着蜘蛛网。他爬上高高的货架,在积灰的纸箱里翻找,

手指被划出道口子也没察觉。当他抱着泛黄的试卷跑回来时,

周海川正对着镜头鞠躬:「我以人格担保,绝无泄密行为……」

弹幕里的质疑声像潮水般涌来,韦晚在一旁急得直掉眼泪。「找到了!」

陆有康把试卷拍在镜头前,封面上「2013年内部模拟卷」的字迹清晰可见。

周海川看着那熟悉的笔迹,突然红了眼眶——那是他父亲去世前出的最后一套题。

风波平息后,周海川请大家吃饭。韦晚举杯时突然说:「其实有康上次给学生讲题的录像,

后台数据特别好,好多学生说比看公式推导容易懂。」

林深放下筷子:「要不试试让有康上镜?就讲讲应用题的实际场景,正好和海川的理论互补。

」陆有康差点把筷子掉在地上:「我不行,我连镜头都不敢看。」「试试嘛。」

周海川给他倒了杯啤酒,「你修车时跟客户讲解故障,不就像在直播吗?」他不知道的是,

此刻汽修厂的宿舍里,陆智正拿着手机,跟刚出院的弟弟陆健视频:「哥现在可厉害了,

在教育机构上班呢,说不定以后能上电视。」第四章:意外的主角第一次上镜那天,

陆有康紧张得把解题步骤写反了三次。韦晚在镜头外比口型「别紧张」,

周海川故意说错个公式帮他解围,可他还是在看到弹幕里「这谁啊」的评论时,

手心直冒冷汗。「其实这道题,就像修变速箱。」他脱口而出,说完就后悔了。

没想到弹幕突然活跃起来——「变速箱?这比喻我懂!」「师傅讲讲修车和做题的共通点呗」

。陆有康愣了愣,突然想起父亲教他修车时说的:「任何问题都有迹可循,就像解数学题,

找对方法就不难。」他拿起桌上的模型车:「比如这个齿轮传动,就像函数嵌套,

每个齿轮的转速都和前一个相关……」等他反应过来时,已经讲了四十分钟。

林深在后台比了个「优秀」的手势,周海川笑着朝他竖大拇指。下播后,

韦晚递来数据报表:「新增关注里,有一半是职业学校的学生。」从那天起,

陆有康有了自己的栏目《生活里的数学》。他讲超市促销的折扣计算,用秤演示天平原理,

甚至带着学生去菜市场,用买菜的例子讲比例问题。有次直播时,

他弟弟陆健突然出现在镜头里——小家伙偷偷跑到公司,举着自己的满分试卷说:「哥哥,

我也学会用你的方法做题了。」弹幕里一片「好暖」的刷屏声,陆有康突然觉得,

镜头好像也没那么可怕。转折发生在周海川突发阑尾炎那天。距离直播还有半小时,

林深急得团团转,陆有康突然说:「我来试试吧,昨晚刚跟海川备过课。」他站在镜头前,

看着屏幕上「周老师怎么没来」的疑问,深吸一口气:「海川老师生病了,

今天我带大家复习。其实他昨天特意嘱咐我,一定要讲清楚这个易错点……」

他讲得没有周海川流畅,却多了份特别的真诚。有学生问他:「康哥,

你以前修车现在做老师,后悔吗?」陆有康看着窗外,

想起汽修厂的老师傅总说他「放着安稳手艺不学,偏要折腾」。

他笑了笑:「就像解多元方程,每个选择都是未知数,但只要方向对了,总能算出结果。」

直播结束时,韦晚跑过来说:「周老师在医院看直播呢,说你比他讲得接地气。」

手机里弹出条新消息,是陆智发来的照片——陆健举着「哥哥加油」的牌子,

站在医院走廊里。第五章:各自的赛道一年后,启航教育多了个「双师直播间」。

周海川讲理论体系,陆有康讲实际应用,韦晚负责控场,林深在后台把控教学质量,

配合得默契十足。有次直播连线,一个偏远地区的学生说:「康哥,我爸不让我读书,

说不如学门手艺。」陆有康沉默了几秒,说起自己的经历:「我以前也觉得读书没用,

直到发现数学能帮我更快修好车,才明白知识不分高低。」

他转头看向周海川:「就像海川老师说的,重要的不是选哪条路,是走路时的态度。」

周海川笑着补充:「就像有康总说的,修车和做题,本质都是解决问题。」那天晚上,

陆有康收到个特别的快递——是以前汽修厂的老师傅寄来的,里面是本翻旧的《机械原理》,

扉页写着:「原来数学真能修车,有空回来给大伙讲讲。」直播间越来越火,

林深却在会议上说:「我们要做个公益计划,去乡村学校送课。」陆有康第一个报名,

韦晚笑着说:「我已经联系好车辆了,周老师说要带着他的新白板去。」出发前一天,

陆有康去接陆健放学。小家伙背着新书包,

骄傲地跟同学说:「我哥要去给山里的小朋友上课啦!」夕阳把他们的影子拉得很长,

陆有康突然想起第一次看周海川直播的夜晚,那时的他怎么也想不到,

自己会从屏幕前的观众,变成镜头后的主角。公益直播那天,陆有康站在简陋的教室黑板前,

看着孩子们求知的眼睛。周海川在一旁调试设备,韦晚给孩子们发练习本,

林深举着手机录像。当他讲到用镰刀割麦子的行数讲等差数列时,

孩子们的笑声像风铃一样清脆。直播画面里,有城市学生的弹幕「想去现场」,

有乡村孩子的笑脸,有周海川在镜头外的点头,也有陆有康越来越从容的身影。他终于明白,

职场从不是单行道。就像他曾经修理的那些汽车,每个零件都有自己的位置,

组合起来才能驶向远方。而他的赛道,就在这镜头前后,在知识传递的每一个瞬间里。

第六章:意外的「差评」与成长公益直播回来后,陆有康的「生活数学」

栏目成了平台的热门。有天刚下播,韦晚拿着平板匆匆跑过来,脸色不太好看:「有康哥,

你看这条长评。」屏幕上是条措辞尖锐的差评,来自一个ID叫「数学深耕者」

的用户:「主播用修车、买菜举例太low了,把严谨的数学搞得像市井杂耍,误人子弟。

建议平台审核内容,别让非科班出身的人误导学生。」下面跟着一串附和的评论,

有人说「确实不专业,还是周老师讲得好」,甚至有人翻出陆有康以前在汽修厂的照片,

嘲讽「修车的也配教数学?」陆有康的手指攥得发白,后背的汗浸湿了衬衫。

他想起刚入职时,有同事私下议论「一个修车的能懂什么」,

想起第一次上镜时自己颤抖的声音,那些被他刻意忽略的自卑,像生锈的零件突然卡进齿轮。

「别往心里去,」周海川端着两杯热茶过来,把其中一杯塞给他,「我刚教书时,

还被家长投诉『口音太重影响孩子发音』呢。」林深也走了过来,

手里拿着份数据报告:「这条差评的IP地址,来自一所重点中学的数学组。

最近他们在推自己的线上课程,可能是故意的。」她顿了顿,看向陆有康,

「但我们不能只看差评。你看,这条长评下面,有两百多条反驳的留言。」

陆有康低头看去——「我就是职校生,康哥的例子让我第一次觉得数学有用!」

「买菜算钱、修车看图纸,难道不是数学?」「比起只会念公式的老师,我更喜欢康哥的课!

」最下面一条是陆智发的:「我哥从车间到直播间,每天背公式到凌晨,

你凭什么说他误人子弟?」后面跟着陆健用儿童字体打的「哥哥最棒」。

「其实我懂他的意思,」陆有康突然开口,声音有点哑,「我确实没受过专业的教育训练,

有时候举例会不够严谨。」他抬头看向林深,「能不能请你帮我补补教育学的课?

我想把例子做得更准确些。」接下来的日子,陆有康每天提前两小时到公司。

林深会带着他分析教材大纲,周海川教他如何把复杂原理拆解成通俗语言,

韦晚则帮他收集各种生活场景的数学案例——从烘焙时的配方比例,到装修时的面积计算,

甚至连打麻将的概率都成了他的素材。第二次面对「数学深耕者」的质疑时,

陆有康正在讲建筑图纸里的几何知识。他举起手机,

对着镜头展示自己刚拿到的成人高考录取通知书:「我确实不是科班出身,

但我在努力弥补差距。数学不只在课本里,更在生活里,这一点,我永远相信。」

那天的直播结束后,后台收到了很多特殊的留言。

有汽修工说「原来我调气门时算的间隙就是函数」,

有厨师说「配菜的分量比例原来也是数学」,还有个建筑工人发来自己画的图纸:「康哥,

你看这梁的角度算对了吗?」陆有康一条一条回复,直到凌晨。

窗外的月光落在他摊开的课本上,那上面写满了密密麻麻的笔记,

边角还画着小小的扳手图案。第七章:双向的奔赴秋季招生季来临,

平台搞了场「名师对抗赛」。周海川和陆有康被分到一组,对手是那所重点中学的名师团队。

比赛规则是直播讲解同一道难题,看谁的转化率更高。「题目出来了,」

韦晚把打印好的题纸分给两人,脸色有点凝重,「是道竞赛级别的立体几何题,

涉及空间向量和动态轨迹,很难用生活例子解释。」周海川皱眉看着题:「这是故意刁难你。

查看完整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