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影视之我有词条攻略系统

开灯 护眼     字体:

这一场谈话将成为往后许多年的绝密。

除了在场的齐天尘与易文君师徒、太安帝与浊清主仆,以及天启城里始终关注着此处的李长生以外,再无人知晓。

天下人所知的,只有在摘星楼的这一场谈话之后。

太安帝与国师齐天尘一同返回了麟德殿还未结束的群臣宴会,太安帝在这场宴会上当众宣布了一道圣旨。

一道册封太子妃的圣旨。

册封的对象是影宗宗主易卜之女,国师齐天尘的亲传弟子——易文君。

麟德殿上所有人的目光都汇聚在了那个跟随在齐天尘身后进来,如今正行礼接旨的、才七岁的女童身上。

他们都想知道她到底有何特殊之处?

原先虽有人注意到她的存在,但几乎没人将目光停留在一个孩子身上,如今她却成为整座大殿的中心,万众瞩目。

“魔性之貌”的词条伴随着易文君的年龄增长产生的效果越来越强烈,于是她的容貌也一年更比一年美地惊人。

七岁的文君,任谁都已能看出她日后倾国倾城的容光。

年幼的她第一次面对这样宏大的场面,面对这样一道突然改变她命运的圣旨亦没有任何失色不妥。

神情始终平静沉稳,镇定如常地行礼接旨。

不说别的,单这份处变不惊、从容不迫的气度便可见其超群出众之处,令不少人心中暗暗赞叹。

任谁都想不到,其实这个孩子也不过只比在场满座皆惊的众人更早了半个时辰才知晓了这份旨意的到来。

其实原本册封太子妃一事并不算多么稀奇,历朝历代只要有册封了太子,就会有太子妃。

但关键是,本朝还未有太子。

而且在册封完太子妃之后,在诸位皇子或兴奋或忐忑的目光下,太安帝始终没有定下储君的意思。

先有了太子妃,却没有太子。

这似乎也就意味着,只要谁娶了太子妃,谁就是太子,皇子们灼热的目光霎时间又全部集中在了易文君身上。

宴会结束后。

这一道突然降下的圣旨迅速传遍天启城,并不断向天下各处扩散,宛如石破天惊般在原本看似平静的朝局里掀起狂澜。

各方势力都在打探这件事的来龙去脉,尤其是关于这位有史以来第一位太子都还没有定的太子妃易文君的消息。

其中最积极的莫过于号称通晓一切的百晓堂。

太安帝和齐天尘并没有想将真相遮掩地严严实实,这件事总要漏出点风声做个交代,况且就是想瞒也瞒不住了。

黄龙山确实最擅卜算道法,但其他道门也并非对此道一无所知,江湖上更不缺精通这一道的奇人异事。

如今遮掩的天机彻底显现,能算到的都算到了。

其他人纵使没有如齐天尘一般得到天道眷顾知道的那么清楚,但开天眼看到那天启城上方沉睡的凤凰虚影便知:

——天生凤命,气运非凡。

这个消息很快由百晓堂传播开来,原先的猜测竟化为了真实,不管谁是未来的皇帝,但皇后定会是易文君。

这一层依然是表象,内里还有更深更复杂的原因,仅仅是这样的话,可没办法说服太安帝。

彼时太安帝在得知了易文君天生凤命的命格后,一开始其实并说不上十分重视。

天生凤命,他将之理解为就是注定要做皇后。

可别说这女童是未来的皇后,就是她现在已经是皇后,对他这个皇帝又能有多大妨碍呢?

虽然北离开国时也有秦太后扶幼帝登基摄政之事,但之后的历代帝王都尽量避免让后宫干政。

太安帝已习惯了轻视后宫的女子,哪怕是皇后。

可齐天尘告诉太安帝,易文君的命格并不是他卜算出来的,而是在她出生的那一日,天道亲自降下感应告知。

并且为了保护她长大,整整遮掩天机七年,直到她七岁第一次踏入皇宫,接触到了北离皇室中人。

天机才终于在今日显现。

能够得到天道如此偏爱如此重视,便是未来的帝王也没有这般待遇,难道她会仅仅只是寻常的未来皇后吗?

齐天尘之后告知的密辛才终于让开始对这天生凤命的命格重视起来的太安帝大惊失色。

——易文君身上携带着极为庞大的气运,并且她与北离未来的国运乃至于未来天下的气运都息息相关。

北离建国已经二百余年了。

其实有识之士都能看出这个国家如今已在走下坡路,坐在皇位上的太安帝更能清楚地感觉到国势的颓靡。

现在齐天尘明白地告诉他:易文君登上凤位后,北离日渐衰微的国运将受到她气运的滋养,将因她焕然新生。

至少再延续三百年的国祚。

尽管此时的太安帝已越来越刚愎自用,但头脑还保持着大部分的清醒,至少绝不会轻忽北离国祚之事。

于是,便有了宴会上那一道册封太子妃的圣旨。

即使如今甚至连储君都未定下,目前太安帝也毫无定下的意愿,但齐天尘竟然并不在乎这一点。

更重要的是对易文君的册封,只有令她尽早与北离皇室加深联系,越是密切,两者的气运才会越发相连。

齐天尘说:“文君是天生凤命,是未来注定的皇后,却并非注定是北离的皇后,她生在北离,是北离之幸。”

他只差对太安帝明说——得易文君者,得天下。

这其中种种细节外人并不能得知,但世上不乏有聪明人,他们会从太安帝和国师的行动里看出蛛丝马迹。

比如齐天尘将易文君收为亲传弟子,比如太安帝在册封太子妃后,又下旨赐予她一切属于太子妃的仪仗礼制。

本朝未有皇后,太子妃的一切比照皇后标准。

不,甚至更有逾制。

因为太安帝为册封太子妃不仅按本该有的礼制祭告了宗庙,还下旨郊祀上帝,奏告天地、社稷。

这不是仅仅册封太子妃本该有的礼制和规格。

这是册封储君的礼制和规格。

太安帝又下旨将三大内之一的兴庆宫全部辟为东宫,如今未有太子的东宫先由太子妃殿下这位主人单独居住。

种种说来,重视程度令天下人都目瞪口呆,众议沸腾。

几乎是明晃晃地表达出一个意思:所有皇子,只要谁娶了易文君这位太子妃,谁就是太子,谁就是下一任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