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跟杨兰兰出访临近岛国

开灯 护眼     字体:

---晨光刺破南太平洋厚重的积雨云,将“凯伦加之星”号总统专机镀上一层冷冽的金边。

这架由空客A319改装的蓝装飞机白涂,正以巡航高度掠过翡翠般的浩瀚海面,机腹下方,

星罗棋布的岛屿如上帝随意撒落的绿宝石。机舱内,气压平稳,却弥漫着一种无形的张力。

杨兰兰放下手中那份标注着“绝密/阅后即焚”的区域情报简报,

指尖在柚木桌面上无意识地敲击,发出沉闷而规律的笃笃声。

“瑙鲁、图瓦卢、基里巴斯、瓦努阿图…”她的目光扫过舷窗下掠过的模糊陆影,

声音平静得像在念一份采购清单,“五个国家,七天。霍顿,

你说我们这2700亿澳元买来的国家,在他们眼里,到底是块肥肉,

还是一颗随时会引爆的炸弹?”我坐在她对面,手中平板的屏幕上,

着由“游隼”中队一架F-35B在万米高空同步伴飞传回的、经过AI增强的广域态势图。

代表我方航线的绿色虚线,如同手术刀般精准地切入这片被大国博弈阴影笼罩的群岛。

“两者皆是,总统阁下。”我调出几个重点标注的红点,“情报显示,

区域大国‘珊瑚海协约组织’(CCO)的特使已经提前抵达我们第一站瑙鲁。

他们的‘海洋守护者-3号’情报船,此刻就在我们航线东南方120海里处‘科研作业’。

”杨兰兰嘴角扯出一个近乎锋利的弧度:“科研?

是来量一量凯伦加这把新刀的锋刃够不够快吧。

”她拿起桌上那份由我团队精心准备的国礼清单副本——每一份都价值连城,却又暗藏玄机。

“那就让他们看看,这把刀,能不能切开他们织的网。

”---第一幕:瑙鲁的磷矿废墟与暗礁下的声呐瑙鲁的国土,

像一块被贪婪啃噬殆尽的蛋糕残骸。飞机降落在唯一跑道上时,剧烈的颠簸让机身发出**。

跑道尽头,**的白色石灰岩矿坑如同巨大的伤疤,刺痛眼球。

这个曾因磷酸盐矿暴富又迅速破产的岛国,空气中弥漫着海风也吹不散的颓败与咸腥。

总统巴罗的欢迎仪式堪称寒酸。稀疏的仪仗队制服陈旧,红毯边缘已经磨损起毛。巴罗本人,

一个身材矮胖、眼神里交织着疲惫与精明算计的中年男人,

热情得近乎夸张地握住杨兰兰的手:“杨总统!凯伦加的朝阳!

您的到来让这片被遗忘的土地重新感受到了希望的温度!”他的目光,却像探照灯一样,

不断扫过杨兰兰身后随员手中那些密封严实的钛合金礼宾箱。

国宴设在总统府一间勉强算得上体面的宴会厅。菜肴以罐头金枪鱼和冷冻薯条为主角。

巴罗的致辞冗长,

不断强调瑙鲁面临的“极端气候威胁”、“经济困顿”以及“维护**独立的艰辛”。

当他第三次暗示“某些域外大国”正以“援助”为名行“控制”之实时,

宴会厅厚重的橡木门被推开,一个穿着考究亚麻西装、头发梳得一丝不苟的白人男子,

未经通报便含笑走了进来。“请原谅我的冒昧,巴罗总统,杨总统。”来人微微躬身,

笑容无懈可击,带着一种居高临下的从容,“自我介绍一下,詹姆斯·埃利斯,

‘珊瑚海协约组织’(CCO)太平洋事务特别代表。得知本地区两位重要伙伴在此会晤,

我深感必须亲自前来表达CCO的关切与…善意。”他的目光精准地落在杨兰兰脸上,

带着审视,“毕竟,区域的和平与稳定,是我们共同的责任,

尤其当…新的、巨大的不确定性因素出现时。”他刻意在“不确定性”上加重了语气。

宴会厅的空气瞬间冻结。巴罗的脸色尴尬而紧张。杨兰兰放下刀叉,

拿起餐巾慢条斯理地擦了擦嘴角,动作优雅却带着一种冰冷的压迫感。

“埃利斯先生的不确定性,是指凯伦加的存在,还是指CCO舰船在未获邀请的情况下,

频繁抵近他国专属经济区进行…‘科研’活动?”她语调平稳,目光却锐利如刀,

直接刺向对方,“比如此刻,正在凯伦加与瑙鲁中间海域徘徊的‘海洋守护者-3号’?

它的声呐阵列,功率开得可不小,连我专机上的咖啡都震得起了涟漪。

”她轻轻敲了敲面前微微晃动的咖啡杯。埃利斯的笑容第一次出现了极其细微的僵硬。

他显然没料到杨兰兰的情报如此精准实时。没等他组织好语言反击,杨兰兰已转向巴罗,

声音瞬间转为一种务实而极具诱惑力的温和:“巴罗总统,瑙鲁的困境我深表理解。

凯伦加作为新兴的近邻,愿以切实行动表达善意。”她眼神示意,我立刻上前,

将一份早已准备好的光面文件夹轻轻放在巴罗面前。文件夹首页,

是一份《凯伦加-瑙鲁气候变化适应与新能源开发伙伴关系框架协议》的概要。

核心条款清晰夺目:>1.凯伦加**财富基金(初始注资:50亿澳元),

将设立“瑙鲁专项”,用于资助:>*建造一座大型海水淡化及光伏发电综合设施,

彻底解决瑙鲁淡水短缺和电力依赖柴油发电问题(预估耗资:3.5亿澳元)。

>*在废弃矿坑区建立现代化温室农业基地,

实现果蔬自给(预估耗资:8000万澳元)。>*设立“瑙鲁青年海洋科技奖学金”,

全额资助赴凯伦加或指定国际院校深造(首批名额:50人/年)。

>2.凯伦加海军“海鹰”中队,

将与瑙鲁海上力量建立常态化的联合巡航与灾害响应机制,

无偿提供先进雷达数据共享及紧急救援支持。巴罗的手在微微颤抖,

他死死盯着那行“50亿澳元”和具体的项目清单,呼吸都变得粗重。

对于一个国库常年空虚、靠变卖护照和收容难民营维持的岛国,这无异于天降甘霖!

埃利斯试图插话:“杨总统的慷慨令人印象深刻,但如此大规模的资金流动和军事合作,

是否应纳入更广泛的区域安全框架下审慎…”“巴罗总统,”杨兰兰直接无视了埃利斯,

身体微微前倾,声音不高却带着不容置疑的穿透力,“这是凯伦加与瑙鲁之间,

两个**国家基于平等、互助、共同应对挑战的伙伴关系。协议文本已备好,现在签署,

第一批2亿澳元的启动资金,72小时内到账。海水淡化厂的地质勘探团队,

我的专机回程时就可以留下。”她拿起一支镶嵌着凯伦加国徽蓝宝石的钢笔,

轻轻推到巴罗手边。巴罗脸上的挣扎只持续了不到三秒。他猛地抓起钢笔,

几乎是在埃利斯铁青的注视下,在协议上签下了自己潦草的名字,

仿佛生怕这从天而降的财富会溜走。“瑙鲁…衷心感谢凯伦加的兄弟情谊!

”他声音激动得有些变调。埃利斯精心策划的搅局,在杨兰兰精准而凶猛的“金元攻势”下,

瞬间土崩瓦解。他僵硬地欠了欠身,一言不发地转身离去,背影带着压抑的怒火。

---第二幕:基里巴斯的环礁弦歌与加密频段的搏杀离开被矿坑啃噬的瑙鲁,

“凯伦加之星”降落在基里巴斯的首都塔拉瓦。这个由三十三个环礁组成的国家,

如同散落在蔚蓝丝绒上的珍珠项链,却也首当其冲承受着海平面上升的灭顶之灾。

低矮的岛屿,简陋的房屋,空气中弥漫着海盐和一种近乎悲壮的宁静。

女总统蒂安纳·托马西的欢迎带着岛民特有的淳朴与坚韧。没有华丽的辞藻,

她牵着杨兰兰的手,赤脚踩在温热的白沙上,指向远处正在被海浪缓慢侵蚀的村落:“看,

杨总统,那是我们祖辈的家园,也是我们正在失去的未来。海水每一年都在夺走更多。

”她的声音平静,眼底深处却是化不开的忧惧。晚宴设在议会大厅外的沙滩上,椰影婆娑,

篝火跳跃,传统草裙舞的鼓点与海浪声应和。气氛看似轻松,但我知道,

暗处的较量从未停止。随行的技术官将加密平板悄然递到我手中,

屏幕上一片代表通讯静默的绿色,唯独一个极其微弱、经过多重跳频伪装的信号源,

如同水下的毒蛇,正尝试侵入我方机要通讯的加密信道——CCO的电子战部队出手了。

“他们在试探‘海王盾’的厚度。”技术官压低声音,指尖在平板边缘因用力而发白。

凯伦加的通讯安全系统代号“海王盾”,融合了以色列尖端电子对抗技术和我方独有的算法,

是此次出访的生命线。一旦被破,所有谈判底牌、安全部署将暴露无遗。与此同时,

托马西总统在篝火旁对杨兰兰轻声诉说:“CCO的特使…埃利斯先生,

昨天向我提出了一份‘气候移民安置合作计划’。”她美丽的脸上带着深深的疲惫和挣扎,

“他们承诺接纳部分基里巴斯气候难民,并提供资金援助…条件是,

基里巴斯必须签署一份排他性的‘安全合作谅解备忘录’,

允许CCO在特定岛屿建立…‘环境监测站’。”所谓监测站,实则为军事存在的前哨。

杨兰兰静静地听着,篝火在她深邃的瞳孔里跳跃。她拿起一串当地烤鱼,

慢条斯理地撕下一块雪白的鱼肉,没有立刻回应托马西的困境,

反而问了一个看似无关的问题安纳:“蒂,基里巴斯拥有世界上最大的海洋保护区,对吗?

这片海,是你们的根,也是你们最后的堡垒。”托马西沉重地点点头。“堡垒,

需要盟友共同守护。”杨兰兰放下鱼骨,目光如炬地看向她,

“凯伦加愿意成为基里巴斯海洋保护的‘锚点’。我们提供资金和技术,

在受威胁最严重的环礁外围,合作建造最新一代的智能生态防波堤系统。

它不仅能消减海浪侵蚀,其核心模块更是最先进的海洋环境监测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