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秋世家:从秦末开始

开灯 护眼     字体:

辎重营位于大营的西北角,空气中弥漫着皮革、谷物和金属混杂的气味。排队领取物资的士兵不少,但秩序井然,无人敢喧哗插队,可见汉军法度之严。李凌默默排在队尾,观察着周围的一切。

负责发放物资的是一名头发花白的老吏,眼神浑浊却动作麻利,身边跟着几个打下手的辅兵。轮到李凌时,老吏头也不抬,沙哑着嗓子例行公事地问:“姓名,所属,职司。”

“李凌,前军第二曲第一屯弓兵队,伍长。”

听到“伍长”二字,老吏这才抬眼瞥了李凌一下,似乎有些意外于他的年轻和新面孔,但也没多问,只是嘟囔了一句:“新补的?王老抠那儿倒是缺人缺得紧……”

他转身从身后的木箱里取出一套半新的赤色战袄、一条皮质束腰、一双磨损不算太严重的麻鞋,以及一小袋粟米和几块沉甸甸、颜色发黑的干硬盐块,这便是他五日的口粮和全部装备。

“弓矢兵甲,去找你们屯长领。下一个!”老吏挥挥手,示意李凌可以走了。

李凌抱起这堆东西,走到一旁稍微空旷些的地方。他脱下那身破烂腥臭的秦军皮甲,换上了汉军的赤色战袄。战袄并不合身,略显宽大,但穿上后,一种奇异的归属感油然而生——他不再是孤身一人的逃亡者,而是真正融入到了这个时代洪流中的一份子,尽管目前只是最微末的那一粒沙。

他将那袋粟米和盐块小心收好,这些在军营里就是硬通货。至于那祖龙魂佩,他用一根皮绳穿了,贴身挂在胸口,隐藏在战袄之下,那丝微弱的清凉感时刻提醒着他的不凡。

根据指示,他找到了前军第二曲的驻地。相比营门处的肃杀,营地内部多了些生活气息。士兵们或在擦拭兵器,或在修补帐篷,或三五成群蹲在地上吃着糊糊状的饭食,低声交谈着。看到李凌这个生面孔,尤其是他还抱着新领的号衣,不少人都投来好奇或审视的目光。

第一屯的驻地旗帜是一面略显褪色的赤旗,上面写着一个“王”字。一个身材敦实、面色黝黑、约莫四十岁的老兵正骂骂咧咧地踢着一个缩着脖子的年轻士兵:“……蠢得像头豕!教了多少次了,弓弦要这么保养!下次再让老子看见你瞎搞,扣光你的口粮!”

那年轻士兵连连告饶:“屯长息怒,屯长息怒,下次不敢了,真不敢了!”

李凌心中了然,这位想必就是曹队率口中的“王老抠”,第一屯的屯长王猛。他整了整衣甲,上前几步,抱拳行礼,声音清朗:“卑职李凌,新任弓兵队伍长,前来向屯长报到!”

王屯长这才停下训斥,转过头,一双铜铃般的眼睛上下打量着李凌。他的目光带着老兵特有的挑剔和审视,尤其在看到李凌过分年轻甚至有些俊朗的面孔时,眉头下意识地皱了起来。

“伍长?”他哼了一声,语气带着毫不掩饰的怀疑,“曹队率安排的?小子,看你这细皮嫩肉的样儿,拉得开弓吗?别是哪个贵人塞进来混军功的吧?”

军营里等级森严,但同样直来直去。王屯长的质疑虽然不客气,却也是常态。李凌不卑不亢,平静回答:“回屯长,卑职自幼习武,弓马剑术皆曾涉猎。是否为混军功,日后战场上可见分晓。”

“嘿,口气不小!”王屯长绕着他走了一圈,拍了拍他的肩膀,感受了一下骨骼,“身子骨倒是还算结实。罢了,既然是曹队率的命令,老子就先收下你。不过我丑话说在前头,在老子的屯里,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才知道!没本事还摆架子,老子管你谁塞来的,一样滚蛋!”

“卑职明白。”李凌点头。

“嗯。”王屯长似乎对他的态度还算满意,脸色稍缓,指了指刚才被骂的那个年轻士兵,“赵老四,别缩着了!带李伍长去弓兵队,认识认识他那几个宝贝手下!再把规矩跟他讲讲!”

“哎!好嘞屯长!”那叫赵老四的士兵如蒙大赦,赶紧凑到李凌身边,脸上堆着讨好的笑,“伍长,您跟我来,这边请,这边请……”

李凌对王屯长再行一礼,这才跟着赵老四走向弓兵队的营区。

路上,赵老四是个话痨,不用李凌多问,就倒豆子似的把情况说了个七七八八。

第一屯是混合屯,有刀盾兵、长矛兵,也有他们这支弓兵队。弓兵队满编应有十人,但目前算上李凌这个新来的伍长,也才只有六个人,严重缺编。原因无他,弓手培养不易,战损却高。

“伍长,咱们队里现在加上您,就六个人。除了我,还有黑夫、栓子、小猴儿,哦,还有狗蛋,那小子病了好几天了,怕是悬了……”赵老四掰着手指头数着,语气有些黯然,“以前的老伍长,上个月在杠里跟秦军干仗的时候,让流矢射中脖子,没了……”

李凌默默听着,乱世的残酷具象化地呈现在这些冰冷的数字和简短的叙述中。

弓兵队的帐篷比其他地方更偏僻些,也更简陋。三个面黄肌瘦的士兵正无精打采地坐在帐篷外,擦拭着他们的弓。那些弓制式不一,有的甚至是用韧性木材自行粗糙打造的,弓弦也磨损得厉害。箭囊里的箭矢更是稀稀拉拉,箭羽凌乱。

看到赵老四带着一个穿着新号衣、气度不凡的年轻人过来,三人都愣了一下,迟疑地站起身。

赵老四赶紧介绍:“哥几个,快来见过新伍长!李凌李伍长!曹队率亲自任命的!”

三人面面相觑,眼神中有好奇,有惊讶,也有一丝不易察觉的疏离和怀疑。他们机械地抱拳行礼:“见过伍长。”

李凌目光扫过三人,系统面板悄然在脑海浮现,显示出他们极其普通的属性,体质、力量大多在10-13之间,敏捷稍高,也只在15左右,技能更是只有“基础弓术LV1-LV2”不等,状态普遍是“轻度营养不良”、“疲惫”。

这就是他的第一批手下。一群疲惫不堪、装备低劣、士气低落的普通士卒。

“不必多礼。”李凌的声音平和,听不出喜怒,“我叫李凌,以后便是诸位的伍长。同在行伍,生死与共。往后还需诸位鼎力相助。”

他的语气没有高高在上,也没有刻意亲近,只是一种陈述事实的平静,反而让三人稍稍放松了一些。

赵老四在一旁打圆场:“伍长,这是黑夫,力气最大;这是栓子,以前是猎户,眼神好;这是小猴儿,手脚麻利跑得快。狗蛋在里头躺着呢。”

李凌点了点头,走到帐篷口向里望了一眼。一个年纪更轻的少年蜷缩在干草堆上,脸色潮红,呼吸急促,显然病得不轻。军营缺医少药,一场风寒就可能要命。

他沉吟片刻,忽然从怀中取出那袋刚领的粟米,掂量了一下,然后倒出约莫三分之一,递给赵老四:“去找个锅,把这些粟米混着野菜熬成稠粥,分给弟兄们,病号那份煮得更烂些。”

所有人都愣住了,包括赵老四。新领的口粮,自己舍不得吃,竟然拿出来分给手下?这还是头一遭!

“伍…伍长,这…这怎么行?这是您的口粮……”赵老四结结巴巴地说,不敢接。

“既是同袍,自当有福同享。”李凌语气不容置疑,“拿去。这是军令。”

“诺……诺!”赵老四这才反应过来,连忙接过粟米,脸上露出感激和难以置信的神情。黑夫、栓子、小猴儿三人看着李凌的眼神也瞬间变了,那层疏离感消融了大半,多了几分真切的热切和认同。

乱世之中,一口吃食,有时比什么豪言壮语都更能收拢人心。李凌深知这一点。他110点的政治和魅力,让他本能地做出了最合适的选择。这点口粮对他110的体质而言影响不大,却能迅速稳住这支小队伍。

很快,简陋的营地里飘起了久违的米香。几人围坐在一个小土灶旁,看着锅里翻滚的粥沫,吞咽着口水,气氛明显活跃起来。就连帐篷里的狗蛋似乎也闻到了香味,发出微弱的**。

李凌没有参与分粥,他拿起黑夫的那张弓,试了试弓弦,又看了看那些箭矢,眉头微蹙。装备太差了,严重影响战斗力。

“我们的弓矢,平时就这些?”他问道。

栓子叹了口气:“回伍长,就这些了。好弓好箭都紧着先补充那些精锐曲部。咱们这种屯,能有的用就不错了。箭矢射出去,能捡回来的十不存一,越来越少了。”

李凌若有所思。他想起系统商城里,似乎有基础武器图纸和材料兑换,虽然需要声望点,但目前微末的声望,不知能否兑换一些改善箭矢的小技巧?

他正思索间,营地中突然响起一阵急促的号角声!

“敌袭?!不对……是集结号!”赵老四猛地跳起来,“是曲部集结号!所有伍长以上,速去曲长帐前听令!”

李凌眼神一凝,刚刚安顿下来,任务就来了吗?

他迅速起身,对几人道:“你们在此待命,照顾好狗蛋。我去去就回。”

说完,他整理了一下战袍,按了按腰间的剑柄(那是他之前缴获的,并未上缴),朝着曲长军帐的方向,大步流星而去。

乱世的帷幕,正向他缓缓拉开。而这第一次集结,又将带来怎样的机遇与挑战?

(第五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