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深秋的奉天,一场突如其来的口罩反弹,让本该热闹的奉天某高校按下了暂停键。校门紧闭,围墙外的梧桐叶被秋风染成金黄,却只能在栅栏缝隙里,看着校园里穿着各色卫衣的学生,排着蜿蜒的长队,等待每日一次的核酸检测。
早上六点半,陈阳已经站在了核酸检测点的入口处。他穿着学校统一发放的志愿者红马甲,里面却套着一件洗得发白的迷彩服——那是他退伍时特意留下的,布料硬挺,带着军营里阳光与汗水的味道。封校已经半个月,校园里的氛围算不上压抑,却也少了往日的活力。食堂只开放外卖窗口,图书馆需要提前三天预约座位,就连情侣们最爱的人工湖边,也只能看到零星散步的人,彼此保持着一米以上的距离。
陈阳抬眼望了望教学楼的方向,晨雾还没散尽,三楼靠窗的位置亮着一盏灯——大概是和他一样早起的学生,在为期末考试或是未来的规划努力。他比身边的同学都大上几岁,五年的军旅生涯让他习惯了早起,也让他在这群二十岁左右的年轻人里,显得格外沉稳。复学这半年,他还没完全适应从军人到学生的身份转变,总觉得自己像个“局外人”,直到学校招募志愿者,他几乎是立刻报了名——穿上马甲站在这里维持秩序,让他找回了几分熟悉的“责任感”。
“同学,麻烦提前打开健康码,保持一米间距。”身后传来志愿者组长的声音,陈阳回过神,跟着重复了一遍,声音洪亮,带着军人特有的干脆。队伍慢慢挪动起来,有人低头刷着手机,有人戴着耳机小声听歌,偶尔有学生抱怨“天冷站得累”,陈阳会递上一张学校准备的暖宝宝,轻声说“再坚持会儿,很快就到了”。
陈阳的岗位在队伍中段,负责引导学生分流,避免拥挤。他个子高,站在那里像棵挺拔的白杨树,眼神专注地扫过每一个经过的人,生怕有人因为着急插队,或是没提前准备好健康码耽误时间。有个女生因为手机没电打不开健康码,急得快哭了,陈阳从口袋里掏出自己的充电宝递给她,说“先拿去用,记得用完还到志愿者岗亭就行”;还有个男生戴着口罩闷得头晕,陈阳扶他到旁边的休息区坐下,又去食堂买了杯热豆浆——这些小事,他做得自然又熟练,就像在部队里照顾战友一样。
旁边的志愿者是个大一的学弟,凑过来小声问:“阳哥,你以前是不是当过兵啊?看你站军姿都比我们标准。”陈阳笑了笑,点头:“当了五年,去年刚退伍。”学弟眼睛一亮:“哇,那你肯定特别厉害!我也想当兵,就是怕吃苦。”陈阳拍了拍他的肩膀:“吃苦是肯定的,但熬过来了,你会觉得特别值。”他想起自己在部队的日子,凌晨五点的紧急**,寒冬里的野外拉练,还有退伍时战友们相拥的场景,心里泛起一阵暖意——那是他人生里最珍贵的一段时光,也是他之所以成为“陈阳”的原因。
九点多的时候,队伍突然骚动起来。前面有人喊“有人晕倒了”,陈阳心里一紧,立刻拨开人群跑了过去。
晕倒的是个女生,穿着一件浅粉色的羽绒服,头发扎成马尾,此刻脸色苍白地躺在地上,眼睛紧闭着。周围的学生围了一圈,有人慌慌张张地喊“快叫校医”,有人想伸手扶她,却被陈阳拦住了:“别乱动,先看看情况。”
陈阳蹲下身,轻轻拍了拍女生的肩膀,声音放柔:“同学,能听到我说话吗?”女生没有反应,他又摸了摸她的额头,不烫,再搭了搭她的手腕,脉搏有点弱。“应该是低血糖,”陈阳心里有了判断,转头对旁边的学弟说,“快去岗亭拿瓶葡萄糖水,再给校医室打个电话,说有人低血糖晕倒了,在核酸检测点中段。”学弟应声跑了出去,陈阳脱下自己的红马甲,盖在女生身上,又把她的头轻轻垫高,让她保持呼吸通畅。
过了大概两分钟,女生慢慢睁开了眼睛,眼神还有点迷茫,看到围着的人,又看到蹲在自己面前的陈阳,小声问:“我……我怎么了?”“你刚才晕倒了,可能是低血糖,”陈阳语气温和,“别害怕,校医马上就来,我让学弟拿葡萄糖水了,先喝点补充体力。”女生点了点头,想坐起来,陈阳扶着她的胳膊,慢慢帮她撑起身子,又让旁边的学生递了个凳子过来。
这时候,学弟拿着葡萄糖水跑了回来,陈阳拧开盖子,递到女生嘴边:“慢点喝,别呛着。”女生小口喝着,脸色渐渐有了点血色。她抬起头看陈阳,正好对上他的眼睛——他的眼神很亮,带着关切,鼻梁高挺,嘴唇抿着的时候,有种让人安心的力量。“谢谢你啊,”女生小声说,声音有点沙哑,“我叫林薇,是行管专业的。”“陈阳,计算机专业的,”陈阳笑了笑,“以后早上记得吃早饭,别空腹来排队,容易低血糖。”
林薇脸一红,有点不好意思:“昨天复习到太晚,今天早上起晚了,没来得及吃……”正说着,校医推着担架车来了,给林薇量了血压,又问了几句情况,说“没什么大事,就是低血糖,回去吃点东西再休息会儿就行”。林薇想自己走回宿舍,可刚站起来,腿还是有点软,陈阳见状,说“我送你回去吧,正好我现在没事”。
陈阳扶着林薇,慢慢往女生宿舍走。路上,林薇忍不住问:“陈阳,你是不是志愿者啊?我刚才看你穿了红马甲。”“嗯,这半个月都在核酸点帮忙。”“那你不用上课吗?”“这学期的课不多,大多是线上的,等忙完志愿者的事再补就行。”林薇点点头,又说:“刚才真是谢谢你,要是没人帮我,我都不知道该怎么办了。”“没事,应该的。”陈阳说得轻描淡写,可林薇能感觉到,他扶着自己胳膊的手,一直很稳,没有一点敷衍。
走到女生宿舍楼下,林薇停下脚步,从口袋里掏出手机:“我加你个微信吧,你那个充电宝我用完了,到时候还你,顺便请你吃饭,谢谢你今天帮我。”陈阳愣了一下,随即拿出手机扫码:“吃饭就不用了,充电宝你用着,什么时候方便什么时候还。”“那不行,必须请,”林薇坚持道,“不然我心里过意不去。”陈阳看着她认真的样子,只好点头:“行,那等你身体好了再说。”
林薇回到宿舍后,喝了杯热牛奶,又吃了块面包,感觉舒服多了。她打开微信,看着陈阳的头像——是一张他在部队里的照片,穿着迷彩服,站在雪山脚下,笑得特别灿烂。她点进朋友圈,大多是关于退伍生活和校园日常的内容,没有花哨的文案,却透着一股真诚。林薇想起陈阳刚才扶着她走路的样子,想起他递葡萄糖水时温柔的语气,心里莫名有点发烫。
下午的时候,林薇想起自己还有几节线上课没听,可昨天复习到太晚,笔记记得乱七八糟,根本看不懂。她犹豫了一下,给陈阳发了条微信:“陈阳,你现在有空吗?我有几节专业课没听懂,想问问你能不能帮我补补?”她以为陈阳会拒绝,毕竟他们才刚认识,可没过两分钟,陈阳就回了消息:“可以,你在哪?我过去找你。”
林薇在图书馆一楼的自习区找了个位置,陈阳很快就到了。他手里拿着一个笔记本,上面写满了工整的字迹。“你把没听懂的地方指给我看,”陈阳坐下后,把笔记本推到她面前,“我先给你梳理一遍知识点,有不懂的你随时问。”林薇心里一暖,指着屏幕上的课件说:“就是这块,行政法的基本原则,我总记混。”
陈阳拿起笔,一边在纸上画图,一边耐心讲解:“你看,行政法的基本原则主要有六个,我给你编了个口诀,方便记忆……”他讲得条理清晰,还会举一些生活里的例子,原本晦涩难懂的知识点,经他一讲,林薇很快就明白了。不知不觉,两个小时过去了,林薇把没听懂的内容都搞懂了,她看着陈阳,眼里满是感激:“陈阳,你也太厉害了吧!比我们老师讲得还清楚。”陈阳笑了笑:“我以前在部队里帮战友补课,练出来的。”
夕阳透过图书馆的窗户,洒在陈阳的侧脸上,给他镀上了一层暖金色。林薇看着他认真收拾笔记本的样子,心里突然冒出一个念头:这个退伍军人,好像和她想象中的不一样,他沉稳、温柔,还特别有耐心——或许,封校的这段日子,不会像她想的那么无聊了。
那天晚上,林薇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她想起陈阳在核酸点忙碌的身影,想起他讲课时专注的眼神,还有他递过来的暖宝宝和葡萄糖水。她拿出手机,给陈阳发了条消息:“今天谢谢你帮我补课,等我周末请你吃奉天老字号的锅包肉吧,特别好吃。”
很快,手机屏幕亮了起来,陈阳回了两个字:“好啊。”
林薇看着那两个字,忍不住笑了,窗外的月光透过窗帘缝隙照进来,落在她的脸上,温柔又明亮。她不知道,这场因低血糖引发的相遇,会在未来的日子里,掀起怎样的波澜——她更不知道,陈阳口袋里那张存折20万退伍费的银行卡,会成为他们感情里,最沉重的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