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生毒菌

开灯 护眼     字体:

山风卷着土腥味扑进派出所值班室时,陈默刚挂断京东客服的电话。

定格着诈骗分子伪造的“第三方交易平台”页面——那个十一岁女孩小彤的游戏账号诈骗案,

最终追回了二百元消费卡。他揉着太阳穴,

视线扫过卷宗上“未成年人网络消费”的红色印章,手机忽然震动起来。“默娃,

你叔公走了。”父亲的声音裹着电流声刺进耳膜,

“毒蘑菇...你唐婶还在抢救...”陈默家乡的龙脊山终年云雾缭绕,

此刻他却困在城市数据构成的迷宫里。施女士的女儿小彤蜷缩在调解室角落,

手指绞着衣角:“他说不交保证金就举报我账号...”女孩面前摊开的证据里,

骗子伪造的“安全证书”印章鲜红如血。

这类案件卷宗在陈默抽屉里堆成三摞:最新那桩是十二岁男孩小顺的游戏充值记录,

两万元流水像毒蛇盘踞在账单上。“他们说集齐**限定卡就能进选手群。

”二次元少女小莉向陈默展示玻璃柜里的吧唧徽章,九万元“谷子”在射灯下泛着冷光。

她母亲洪女士的哭诉还在耳边:“医生说是抑郁症,

被同学接纳...”陈默想起刑侦课上教授的术语——这些虚拟符号已成为新时代的赎罪券,

用真金白银购买虚假归属。结案报告写到深夜,陈默恍惚看见老家灶台上的竹筐。

亚稀褶红菇混在梨菇里,菌褶透出妖异的胭脂色。

叔公范老柱临终前在ICU的监控视频闪过脑海:老人枯瘦的手抓着床单,

肌红蛋白溶解后的深褐色尿液在导流管里汩汩流动。“龙安村今年第三起了。

”视频电话里村支书蹲在晒场抽烟,“你叔公采菇三十年,

偏今年眼花...”镜头扫过村委会宣传栏,

“禁止采食野生菌”的告示被雨水泡得字迹模糊,旁边贴着某直播平台“打赏返利”的广告。

陈默突然攥紧拳头——那些花哨的按钮图案,

和小顺游戏里价值648元的钻石礼包如出一辙。结案后陈默请假回乡。灵堂香烛味中,

少年小林递来烤洋芋:“默哥,爷爷最后说山神生气了。”这孩子是蘑菇宴唯一轻症者,

因嫌难吃只咽了两口。陈默翻开他书包,掉出画满游戏角色的笔记本,某页涂着“代练接单,

段位保送”的广告。暴雨骤至时,陈默在灶屋发现半筐晒干的毒菌。“你叔婆非要留着。

”父亲用火钳拨弄炭盆,“说能治她的头晕。

”菌子蜷曲的形态让陈默想起小莉那些吧唧徽章——当都市孩子用天价购买虚拟情感时,

山里人正赌命采摘自然的馈赠。两种毒素沿着城乡断裂带蔓延,啃噬着不同阶层的理智。

葬礼次日,陈默把村小教室改成课堂。

投影仪放出亚稀褶红菇与食用菌的显微对比图:“毒菌环肽在沸水里煮三天仍能杀人。

”台下老人骚动起来,前排妇人慌忙踢翻脚边的鲜菇筐。“手机里的毒蘑菇更凶。

”陈默切换出未成年人充值退款流程图,“城里娃娃为这个跳楼的都有。

”小林突然举手:“我帮同学代打挣了三百!”少年脸颊涨红,

未成年要扣百分之五十...”陈默在哄笑声里记起追回游戏款时小顺父亲的话:“钱能退,

可孩子偷记密码的眼神,比丢了魂还瘆人。”返程大巴启动时,小林追着车跑了半里路。

陈默摇下车窗,接到小顺父亲的短信:“孩子总问龙脊山的事,能带他来看看真林子吗?

”后视镜里,村口新立的警示牌闪过一抹鲜红,像朵巨大的解毒灵芝。

三个月后的警务表彰会上,陈默展示着龙安村“云菇房”实时监控。物联网传感器下,

白玉菇在恒温箱里晶莹剔透。“认养菌包能换学费。”视频里小林举着二维码,

“比冒险采野菇强多啦!”台下角落,小顺正帮小莉调试直播设备,

镜头对准她设计的蘑菇造型吧唧徽章。“解忧小铺”的标题在屏幕上跳动,

弹幕飘过一条:“用买十张卡的钱带爷爷体检了,主播说得对!”陈默关掉麦克风。

他知道那些诈骗平台仍在暗网滋生,龙脊山的雨雾里还会冒出毒菇。

但当都市与山野的欲望在屏幕上交汇成新的菌丝网络时,

某种更坚韧的东西正悄然萌发——那是从双重中毒的土壤里,破土而生的清醒。

陈默回到浦东第三周时,小林发来第一条完整句子微信:“默哥,菇房长出第一茬平菇了。

”照片里,少年戴着的VR眼镜是电信公司捐赠的体验设备,

塑料镜片后是菌包上钻出的灰白色小伞。同一时刻,小顺正戴着同款眼镜站在陈默办公室。

“就是这样。”男孩手指在空中划出虚拟轨迹,“游戏里卖皮肤的黑市,

登录界面和咱村菇房官网像双胞胎。

”全息投影展示着诈骗网站代码——服务器IP竟定位在龙脊山景区废弃的游客中心。

陈默想起追回小顺两万元时,

游戏客服那句例行公事的话:“未成年人退款流程需证明充值行为未经监护人同意。

”而现在,诈骗分子显然利用了城乡信息差编织更精密的网。中秋前夜,

龙安村突发集体中毒事件。七个村民上吐下泻被送进县医院,

病因却是“电商平台特惠菌菇礼盒”——某主播带货的所谓“龙脊山珍”实为人工菌冒充,

真空袋里混着霉变的毒菇碎。“退货电话永远忙音。

”病床上的村支书举着手机给视频里的陈默看,“平台说生鲜类售出不退。”窗外,

快递车正卸下更多印着“助农优选”字样的纸箱。

陈默翻出来沪前拍的宣传照:所谓电商扶贫海报上,小林的笑容被P到某明星主播身旁。

更棘手的消息来自网安支队。追踪游戏诈骗案时,

他们发现黑产团伙的洗钱渠道竟是——跨境野生菌贸易。

亚稀褶红菇被包装成“云南幻梦菇”在暗网售卖,付款链接伪装成手游充值入口。寒露那天,

陈默带着小顺回到龙脊山。男孩父亲特意请假同行,这个总用“忙”字拒绝家校会的男人,

此刻正笨拙地学着小林的手法给菌包钻孔。“诈骗网站服务器就在后山洞窟里。

”陈默指着岩壁上缠绕的光缆。三天前突击检查时,

他们发现传销团伙利用景区免费WiFi作跳板,更用“采菇日结”诱骗村民参与洗钱。

少年们的反击比警方更快。

载《毒菇图鉴》漫画;最妙的是把诈骗网站代码改造成“反诈游戏”——小顺设计的关卡里,

玩家需识别伪装成精灵的毒蘑菇才能通关。事件登上热搜那天,陈默正在调解室处理新案子。

十三岁女孩为给偶像应援,偷刷母亲信用卡买下九千张虚拟票。窗外霓虹闪烁,

手机推送着“龙安村少年获网络安全奖”新闻。“我知道不对。”女孩忽然抬头,

手机屏保是小林团队设计的反诈海报,“但你们大人不也整天抢直播间优惠券吗?

”陈默怔住了。他想起结案报告里那段话:“新型网络毒素的可怕在于,

它同时寄生在都市的欲望与乡村的匮乏里。当白领们熬夜抢购助农香菇时,

留守儿童正用学费打赏教认蘑菇的主播。”元旦清晨,陈默收到特殊包裹。

小林寄来的菌棒长出晶瑩如玉的白玉菇,

云菇房实时数据流某游戏公司捐赠的防诈教育模块代码最后画面是小林粗糙的留言:“默哥,

城里人教我们认毒蘑菇,我们教他们认毒链接。”陈默走向窗边。晨曦中,

送餐骑手穿行在早高峰车流里,保温箱贴着某生鲜平台的“龙脊山珍”广告。

他忽然理解了自己工作的真正意义——既要切除网络丛林里的毒菇,

更要改良孕育毒素的土壤。清明雨雾笼罩龙脊山时,唐婶出现了肾功能衰竭的早期症状。

省城专家会诊病历在陈默手机里闪烁:“亚稀褶红菇毒素具延迟效应,

可能造成远期器质性损伤。”与此同时,

小顺父亲发来银行流水——男孩偷偷给某游戏主播打赏的新纪录:三万元。“这次不怪孩子。

”男人在电话里哽咽,“主播穿着咱菇房工作服,说打赏就送‘抗癌神菇’礼盒。

”陈默翻看直播录屏,那个戴着卡通蘑菇头套的主播,

正展示着所谓“龙脊山稀有菌种提取物”的保健品。更令人心惊的是物流数据。

这些每盒售价888元的“神菇”,实为诈骗团伙在废弃养殖场培育的普通平菇,

包装盒上印着的防伪码,竟是半年前小林团队设计的正品二维码被盗用版本。谷雨夜,

陈默带队突袭假冒菇房。执法记录仪镜头里,

传送带正将人工菌注入印着“亚稀褶红菇提取物”的胶囊。

技术人员在服务器发现更庞大的网络:诈骗分子利用菇房WiFi作中继,

同时运行着三个未成年诈骗网站。“他们的技术顾问是村里孩子。

”网安支队同事指着代码中的注释,“看这里——‘小林算法改进版’。

”原来诈骗团伙竟反向解析了少年们的反诈程序,

将其改造成更精准的未成年人消费诱导模型。

陈默在证物袋里发现一本《菌类毒素提取指南》,扉页写着恩格斯语录:“人创造环境,

同样环境也创造人。”犯罪分子在旁批注:“毒素与良药本是一体两面。”立夏凌晨,

小林在菇房监控发现异常热源。

无人机传回画面:诈骗团伙残余人员正在后山盗采真正的亚稀褶红菇。

“他们要制造真正的毒胶囊!

”少年们启动应急预案——小顺编写的爬虫程序已锁定暗网交易链接,

县城公安局的网警同时收到预警。这场围剿成为现实与虚拟交织的战役。陈默带队封山时,

网安支队同步冻结了27个虚拟货币账户;当警方查获毒蘑菇提取装置时,

小林团队正攻破诈骗网站后台,将首页替换成《毒蘑菇识别全息教程》。

最戏剧性的场面发生在审讯室。主犯看着小顺展示的电子证据链突然大笑:“你们赢了?

知道谁在买这些‘神菇’吗?——都是城里给孩子抢购保健品的家长!

”案件登上央视新闻那天,龙安村收到特殊礼物:中科院设计的智能菌棚。

恒温箱玻璃映出小顺编程的身影,

他正在修改反诈游戏代码——新关卡要求玩家识别“保健品话术陷阱”。

唐婶的病房成了远程教室。她指着透析机对镜头那头的城市孩子说:“野菇毒能洗肾,